[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的狭管鳍片散热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47227.0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2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莫仁乐;李强;卢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硅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姚金金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狭管鳍片 散热片 | ||
一种可旋转的狭管鳍片散热片,涉及电子元件散热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下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结构,在底板的上表面垂直分布有若干鳍片,所述的鳍片包括下鳍片、上鳍片,在上鳍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设置的狭管,所述的狭管的外壁表面的下端通过转动机构与下鳍片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的鳍片均匀分布于底板的上表面。本新型的狭管不但加大了鳍片的散热面积,且巧妙利用了狭管聚风的原理,当狭管内受热时,狭管内空气的压力降低,流通速度加大,从而不断吸引外界的低温空气从狭管快速穿过,极大提高了鳍片散热的效率,另外,上鳍片在散热的同时,还起到了导向作用,可使狭管本身对准风口,进一步提高了通风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新型属于电子元件散热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的狭管鳍片散热片。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有部分电能转换为热能。电子元件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果没有良好的散热,就会降低电子元件的效能,减少使用寿命。
目前电子产品散热主要是依靠散热片,其中鳍片散热片是主要的散热片形式,其工作原理在于通过鳍片加大散热面积,通过设置通风通道来提高热传导的速率。由此,可以看到,鳍片表面的通风性能,是鳍片散热片能否起到良好散热效果的关键。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鳍片散热片的设计思路多有局限,鳍片表面的通风效果过度依赖于鳍片之间的夹缝或通道,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新型公开了鳍片本身具有狭管结构,并利用狭管聚风的原理,增大鳍片散热效率的一种可旋转的狭管鳍片散热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旋转的狭管鳍片散热片,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下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结构,在底板的上表面垂直分布有若干鳍片,所述的鳍片包括下鳍片、上鳍片,在上鳍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设置的狭管,所述的狭管的外壁表面的下端通过转动机构与下鳍片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的鳍片均匀分布于底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狭管的轴线与上鳍片的前后端面平行,所述的转动机构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微型轴承。
优选的,所述的鳍片在底板的上表面呈矩阵分布,且每列鳍片之间保持均匀的距离、并形成列间通风通道,每行鳍片间也保持均匀的距离、并形成行间通风通道,各个鳍片之间的距离为狭管和上鳍片提供足够的转动空间。
优选的,所述的上鳍片与下鳍片的宽度相同;所述的上鳍片的高度等于下鳍片的高度;或上鳍片的高度大于下鳍片的高度;或上鳍片的高度小于下鳍片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的狭管的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的上鳍片的厚度小于下鳍片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的鳍片表面涂有纳米碳材料。
本新型一种可旋转的狭管鳍片散热片的有益效果为:本新型的狭管不但加大了鳍片的散热面积,且巧妙利用了狭管聚风的原理,当狭管内受热时,狭管内空气的压力降低,流通速度加大,从而不断吸引外界的低温空气从狭管快速穿过,极大提高了鳍片散热的效率,另外,上鳍片在散热的同时,还起到了导向作用,可使狭管本身对准风口,进一步提高了通风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新型俯视图(狭管和上鳍片旋转至与下鳍片垂直);
图2:本新型右视图(狭管和上鳍片旋转至与下鳍片平行);
图3:本新型正视图(狭管和上鳍片旋转至与下鳍片平行);
1:底板,2:下鳍片,3:狭管,4:上鳍片,5:转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硅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硅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72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风管道式鳍片散热片
- 下一篇:集中控制型数显气压表终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