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排烟烧烤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48354.2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55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德征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李孝明 |
地址: | 661400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排烟 烧烤 | ||
1.一种下排烟烧烤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灶体(1)、碳斗(2)以及灰斗(3);所述灶体(1)由第一灶体(1a)、与第一灶体(1a)顶部连通的缩口部(1b)组成;所述第一灶体(1a)和缩口部(1b)均为中空、敞口、长方形状;所述第一灶体(1a)的内腔中设有分隔板(4)将第一灶体(1a)的内腔分割为上部的集烟腔(5)和下部的排灰室(6);所述集烟腔(5)中置有灰斗(3),所述灰斗(3)由四周的围壁(3a)和底壁(3b)组成;所述围壁(3a)与缩口部(1b)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其间隙构成吸烟缝(7);所述集烟腔(5)上连通有排烟管(8),在排烟管(8)上连接有抽风机;所述灰斗(3)的内腔中设有碳斗(2),碳斗(2)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清灰孔(2a),且灰斗(3)的底壁(3b)上连通有出灰管(9),出灰管(9)向下贯穿所述分隔板(4)布置;所述碳斗(2)的顶端设有折边(2b),所述折边(2b)搭接在灰斗(3)的顶端面上,且碳斗(2)的下端面与灰斗(3)的内底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排烟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部(1b)上设有烧烤伸缩架(10);所述烧烤伸缩架(10)由卡杆(101)、把手(102)、“L型”连接部(103)以及烤网(104)组成;所述卡杆(101)竖直固定在缩口部(1b)的侧壁上;所述把手(102)、“L型”连接部(103)以及烤网(104)依次固定连接;所述“L型”连接部(103)由竖直部(103a)和水平部(103b)组成;所述竖直部(103a)与烤网(104)固定连接,在水平部(103b)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杆(101)活动穿过的开口(105);所述竖直部(103a)背离烤网(104)的端面上设有斜插板(106);所述卡杆(101)竖直方向上设有多层与斜插板(106)适配的卡合槽(107);所述把手(102)与烤网(104)呈平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排烟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101)的顶部设有凹槽插口(110);所述凹槽插口(110)中插接有连接杆(111),在连接杆(111)上固定连接有搁物网(112);所述搁物网(112)与烤网(104)呈平行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排烟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3b)呈锥形状,且所述出灰管(9)连接在底壁(3b)的最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排烟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室(6)中设有抽出式集灰槽(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排烟烧烤炉,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出灰管(9)的底端设有抽拉式风门(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排烟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部(1b)和第一灶体(1a)的外部连接处套接有散热圈(14);所述散热圈(14)的纵向截面呈倒“U”形状,在散热圈(14)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排烟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斗(2)的内腔背离所述烧烤伸缩架一侧设有涮锅(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下排烟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涮锅(16)为敞口方形状,其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承托涮锅(16)搭接在碳斗(2)上的支撑台(17);所述支撑台(17)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支撑台(17a)和第二支撑台(17b);所述涮锅(16)相对的一组侧面上共面设置有第一支撑台(17a),在另一组相对的侧面上共面设置有第二支撑台(17b),且所述第一支撑台(17a)和第二支撑台(17b)在涮锅(16)侧面上的安装高度不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排烟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3)四周的围壁(3a)水平截面呈长方形状,且长度较长的围壁与缩口部(1b)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其间隙构成吸烟缝(7),长度较短的围壁焊接在缩口部(1b)的内侧壁上,两者之间没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德征,未经朱德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835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载保护装置
- 下一篇:齿轮箱的过载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