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恢复式过欠压的重合闸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49032.X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2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鑫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H01H71/08;H01H71/10;H01H71/52;H01H71/70;H01H83/12;H01H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恢复 合闸 断路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恢复式过欠压的重合闸断路器,包括外壳体、操控手柄和重合闸机构,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操控手柄,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重合闸机构,外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的上方连接有挡尘板,散热孔的靠近外壳体内部的一侧连接有防尘网,外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接线座。本自恢复式过欠压的重合闸断路器,通过外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的靠近外壳体内部的一侧连接有防尘网,在防尘的同时提高散热效果,外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接线座,接线座通过导线连接有电路板和继电器,结构合理,在电路板上设置过欠压控制组件和剩余电流控制组件,通过过欠压控制组件检测电压发生过压或者欠压故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恢复式过欠压的重合闸断路器。
背景技术
根据住宅建筑电器安装规范的要求,每个家庭需要安装漏电保护断路器(RCBO)和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OUPA)。其中,漏电保护断路器具有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功能,当主回路中发生漏电或绝缘故障时将主电路断开。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能自动检测线路电压,当线路中过电压和欠电压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断电,当线路中电压恢复正常时能自动合闸。目前采用的是漏电保护断路器和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两个独立的产品组合使用的方式,通过导线连接,两者之间独立工作,相互没有配合关系,集成度差,成本高,且安装不方便。另外,在这种使用方式下,漏电保护断路器占3个位,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占2个位,总共占5个位,占用了配电箱中过多的空间,影响了配电箱中其他分支回路的数量。
现有的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虽然能在过欠压下能通过电机来断开电路,但是在失压和高压的情况下,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不能对电路进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恢复式过欠压的重合闸断路器,具有提高散热效果,结构合理,对漏电保护断路器与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功能进行了整合和集成,结构简单,且安装有大电容,在高压和失压情况下为电路供电,保护电路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恢复式过欠压的重合闸断路器,包括外壳体、操控手柄和重合闸机构,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操控手柄,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重合闸机构,外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的上方连接有挡尘板,散热孔的靠近外壳体内部的一侧连接有防尘网,外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接线座,接线座通过导线连接有电路板和继电器。
优选的,所述重合闸机构包括电机、传动齿轮和手柄齿轮,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连接有蜗杆,蜗杆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轴芯位置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手柄齿轮啮合,手柄齿轮与操控手柄连接。
优选的,所述重合闸机构还包括脱扣装置,脱扣装置与手柄齿轮的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大电容、过欠压控制组件、剩余电流控制组件和单片机,单片机分别与大电容、过欠压控制组件、剩余电流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欠压控制组件包括过欠压检测单元、过欠压脱扣驱动单元和重合闸驱动单元,过欠压检测单元分别与过欠压脱扣驱动单元和重合闸驱动单元电性连接,剩余电流控制组件包括测试回路、剩余电流检测单元和剩余电流动作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测试回路、剩余电流检测单元和剩余电流动作控制单元依次连接,剩余电流动作控制单元、过欠压脱扣驱动单元分别与脱扣装置电性连接,测试回路与电源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重合闸驱动单元与电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鑫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鑫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90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