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网络线路拓扑结构自动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49501.8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4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邱锡为;张志成;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致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刘增玉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网络 线路 拓扑 结构 自动识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络线路拓扑结构自动识别装置,包括主站和若干智能终端,所述主站包括若干配电装置、若干联络开关和负荷开关组,所述若干配电装置包括电源、出线开关和负荷开关,所述电源与所述出线开关相连接,所述负荷开关与所述出线开关相连接,所述联络开关与所述负荷开关相连接,所述负荷开关组与所述联络开关相连接,所述若干智能终端分别与所述电源、出线开关、负荷开关、联络开关和负荷开关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智能终端之间采用透明传输的方式,通过对等交换数据来实现自主通信,各智能终端自身可完成信息的处理和控制决策,无需配电主站参与协调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是识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络线路拓扑结构自动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为适应广大用户对供电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就地控制或主站控制方式,已经不满足人们日常实际用电要求,因此一种具有不依赖配电主站、信息交互速度快且控制方法灵活的的分布式控制方式,已经成为配电网智能化的主要标志。
实现分布式控制的关键在于智能监控终端需在内部配置有配电网络的线路拓扑结构,因此智能监控终端采用对等通信的模式且不依赖配电主站,传统的通过配电主站给各智能监控终端下发拓扑结构图的做法已不能适用,另一种通过人工在现场给每个智能监控终端下载拓扑结构图的做法,因其工作量大也不适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配电网络线路拓扑结构自动识别装置,智能终端之间采用透明传输的方式,通过对等交换数据来实现自主通信,各智能终端自身可完成信息的处理和控制决策。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配电网络线路拓扑结构自动识别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配电网络线路拓扑结构自动识别装置包括主站和若干智能终端,所述主站包括若干配电装置、若干联络开关和负荷开关组,所述若干配电装置包括电源、出线开关和负荷开关,所述电源与所述出线开关相连接,所述负荷开关与所述出线开关相连接,所述联络开关与所述负荷开关相连接,所述负荷开关组与所述联络开关相连接,所述若干智能终端分别与所述电源、出线开关、负荷开关、联络开关和负荷开关组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若干配电装置包括第一配电装置、第二配电装置和第三配电装置,所述第一配电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第一出线开关和第一负荷开关,所述第一出线开关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负荷开关与所述第一出线开关相连接,所述第二配电装置包括第二电源、第二出线开关和第二负荷开关,所述第二出线开关与所述第二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负荷开关与所述第二出线开关相连接,所述第三配电装置包括第三电源、第三出线开关和第三负荷开关,所述第三出线开关与所述第三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三负荷开关与所述第三出线开关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线开关、第二出线开关和第三出线开关设置有额定容量。
优选地,所述若干联络开关包括第一联络开关和第二联络开关,所述第一联络开关与所述第二负荷开关相连接,所述第二联络开关与所述第三负荷开关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负荷开关组包括第四负荷开关和第五负荷开关,所述第四负荷开关与所述第五负荷开关和第一负荷开关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致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致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95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