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50483.5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7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孙婷婷;刘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5/00 | 分类号: | A61H15/00 |
代理公司: | 保定国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43 | 代理人: | 吴蓉 |
地址: | 572000***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下肢 护理 按摩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设备,包括圈体,所述圈体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卡接有按摩球,圈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皮绳,所述橡皮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表面贴设有海绵垫,所述圈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通过绳子固定连接有按摩垫,按摩垫的内壁设置有按摩贴片,所述按摩贴片的数量为若干个。通过按摩球的设置,起到了对病人按摩的作用,通过按摩垫的设置,使用时,将按摩垫绑在腿上,通过按摩垫上按摩贴片的设置,也可以达到按摩的作用,通过把手的设置,使用时,拉动把手,通过橡皮绳的设置,带动圈体上下移动,按摩球可以跟随圈体的移动而转动,从而达到了按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设备。
背景技术
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经常需要医护人员给病人进行按摩护理项目,目前一般采用手掌揉搓按压的方式操作,这种操作方法劳动强度较大,尤其是对腿部按摩来说,医护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按摩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圈体,所述圈体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卡接有按摩球,所述圈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皮绳,所述橡皮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贴设有海绵垫,所述圈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通过绳子固定连接有按摩垫。
可选的,所述按摩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布条,所述布条的两端均设置有魔术贴。
可选的,所述按摩垫的内壁设置有按摩贴片,所述按摩贴片的数量为若干个。
可选的,所述圈体的内部设置有松紧绳,所述按摩球的中部开设有小孔,所述松紧绳穿过小孔并与按摩球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按摩球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按摩球的表面贴设有防磨膜。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设备,通过按摩球的设置,起到了对病人按摩的作用,通过防磨膜的设置,避免了按摩球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出现磨损,从而增加了按摩球的使用寿命,通过松紧绳的设置,使用时,可自行调节圈体的大小,达到了适应各种不同病人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因过分挤压而伤害病人的情况,通过按摩垫的设置,使用时,将按摩垫绑在腿上,通过按摩垫上按摩贴片的设置,也可以达到按摩的作用,通过把手的设置,使用时,拉动把手,通过橡皮绳可以带动圈体上下移动,按摩球可以跟随圈体的移动而转动,从而达到了按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按摩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圈体;2、按摩球;3、橡皮绳;4、把手;5、海绵垫;6、按摩垫;7、布条;8、魔术贴;9、松紧绳;10、防磨膜;11、按摩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504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腋窝加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施工现场用灭火器移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