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具有护颈功能的靠背头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52703.8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95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冉彦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宏达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879 | 分类号: | B60N2/879;B60N2/90;A61H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用具 有护颈 功能 背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具有护颈功能的靠背头枕装置,包括靠背头枕本体,所述靠背头枕本体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扭力转矩接头,所述扭力转矩接头远离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安装杆上滑动套设有护颈外壳,所述护颈外壳侧壁上安装有电机,且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护颈外壳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槽口,且槽口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设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靠背头枕技术领域,利用多个齿轮与轴之间的传动实现了靠背头枕的按摩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靠背头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具有护颈功能的靠背头枕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的头枕又称为靠枕,它是为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一种辅助装置,车辆受到冲击时,头枕可防止乘员头部向后方移动,缓解颈部受伤。各国对头枕制定了法规,即对尺寸、向后方的移动量、接触面积及冲击的吸收性能等都做了相关规定。头枕有与座椅一体的,也有分体的。
在实际应用中,驾驶员经常会因开车时间长导致脖子酸痛和僵硬,对于驾驶过程造成极大的不适甚至是危险,而现有的头枕装置仅仅起到依靠的做用,并不能很好地缓解这种情况。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用具有护颈功能的靠背头枕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具有护颈功能的靠背头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驾驶员经常会因开车时间长导致脖子酸痛和僵硬,对于驾驶过程造成极大的不适甚至是危险,而现有的头枕装置仅仅起到依靠的做用,并不能很好地缓解这种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具有护颈功能的靠背头枕装置,包括包括靠背头枕本体,所述靠背头枕本体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扭力转矩接头,所述扭力转矩接头远离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安装杆上滑动套设有护颈外壳,所述护颈外壳侧壁上安装有电机,且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护颈外壳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槽口,且槽口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三齿轮,所述护颈外壳的两个侧翼位置设置有突起,且所述突起转动连接有两个第四齿轮,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设置,两个所述第四齿轮相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塑料薄片,且塑料薄片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点,所述第一转动轴内部开设有左右贯穿的通孔,且通孔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开设有滑孔,且滑孔贯穿第二转动轴设置,所述滑孔两端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相对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通孔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且凸块与限位块相配合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外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且第三转动轴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槽底开设有两个小孔,且小孔向内部贯穿第一转动轴设置,所述凹槽槽底的两个小孔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套杆,且套杆中滑动套设有两个支杆,所述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细线,且细线另一端穿过小孔与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杆远离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圆环,且限位圆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限位圆环的一端与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设置,两个所述限位圆环之间转动连接有滚动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的轴线重合,且第二转动轴的直径在3-5mm。
优选的,所述两个所述限位块远离第二转动轴几何中心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且两个把手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所述滑孔开口位置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为圆环状设置,所述限位块为T型设置,且限位块最大直径比挡板内圈的直径大1-2mm。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支杆与套杆的外围,且第二弹簧的直径比套杆的直径大2-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宏达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宏达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52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