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防飞溅吸痰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52758.9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4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林淑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刘娟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飞溅 吸痰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防飞溅吸痰罩,包括罩体(1),罩体(1)采用薄壁中空结构,所述薄壁中空结构包括侧面、顶面和底面,所述侧面外形采用至少由一个面围成的三维侧面,所述底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顶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处设有固定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罩体底面边缘设置的固定密封结构,确保本吸痰罩整体罩住患者头面部并形成固定密封状态,有效防止因吸痰操作刺激患者呛咳、体液喷溅等情况下导致飞溅出来的病原菌从现有防扩散罩底部泄露至罩外的技术问题,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及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吸痰罩,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防飞溅吸痰罩。
背景技术
吸痰是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治疗操作,对于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在吸痰操作时难免会刺激患者呛咳、体液喷溅等,导致飞溅出来的病原菌污染环境及交叉感染。尤其是对于临床越来越多的泛耐药菌感染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防飞溅防护就显得更加重要。
申请号为ZL200520082180.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罩,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气管切开的患者,吸痰时由于气管内的分泌物向外喷射污染患者及医务人员,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器械来避免此现象的发生。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防扩散罩的瓶口插接入集痰罩的底部孔内。它的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构思新颖巧妙,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清洗消毒,保护患者气管切口不被污染,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医护人员不被污染,对于并发呼吸性碱中毒的患者,安置新吸痰罩,可以重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纠正碱中毒。但该实用新型中的防扩散罩的底部未设置固定密封结构,在吸痰操作时难免会刺激患者发生呛咳、体液喷溅等情况,此时容易导致飞溅出来的病原菌从防扩散罩的底部泄露至罩外,从而引起环境污染及交叉感染。因此仍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罩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次性防飞溅吸痰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采用薄壁中空结构,所述薄壁中空结构包括侧面、顶面和底面,所述侧面外形采用至少由一个面围成的三维侧面,所述底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顶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处设有固定密封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密封结构包括折边,所述折边上覆有粘贴材料,所述粘贴材料设置成全覆盖所述折边或间隔覆盖所述折边。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粘贴材料采用不粘胶带。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粘贴材料采用胶粘剂。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罩体采用全透明软质材料制成。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罩体内置有氧气管,用于提高罩内氧浓度,确保为患者持续供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薄壁中空结构采用锥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锥体采用棱锥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棱锥体采用四棱锥体,所述四棱锥体底部的四个棱角处覆有所述粘贴材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锥体采用圆锥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薄壁中空结构采用柱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柱体采用棱柱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柱体采用棱台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柱体采用圆柱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柱体采用圆台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开口的大小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体头部大小设定,所述第一开口用于罩住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527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