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55343.7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7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一鸣;盛听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安费诺福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502;H01R13/627;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郑云 |
地址: | 21316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壳体内同轴固定安装有绝缘子,绝缘子上同轴固定安装有外针体,外针体上端面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弹性可伸缩安装有内针体,内针体凸出外针体,且与外针体接触设置,壳体上端面同轴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弹性可伸缩安装有压圈,压圈凸出壳体,且与壳体接触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可代替三个连接器实现两片微带板的连接,内针体可缩入导向孔内,压圈可缩入环形凹槽内,可使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具有较小的体积,适用于紧凑型设备的安装;内针体弹性可伸缩安装在导向孔内,压圈弹性可伸缩安装环形凹槽内,可保证压圈和内针体始终与微带板接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弹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两片微带板之间的传统的连接方式是在两片微带板上均安装连接器,然后再通过中间连接器将两片微带板上的连接器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需用到三个连接器,三个连接器连接后的长度较长,所占空间较大,不适用于紧凑型设备的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两片微带板之间的传统的连接方式需用到三个连接器,三个连接器连接后的长度较长,所占空间较大,不适用于紧凑型设备的安装的问题,提供一种弹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性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同轴固定安装有绝缘子,所述绝缘子上同轴固定安装有外针体,所述外针体上端面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弹性可伸缩安装有内针体,所述内针体凸出外针体,且与外针体接触设置,所述壳体上端面同轴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弹性可伸缩安装有压圈,所述压圈凸出壳体,且与壳体接触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器,在使用时,将壳体的下表面焊接在其中一片微带板上,同时保证外针体的下表面与微带板接触,压圈和内针体均与另一片微带板接触,可根据两片微带板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内针体凸出导向孔的距离,压圈凸出环形凹槽的距离,适用范围较广;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可代替三个连接器实现两片微带板的连接,内针体可缩入导向孔内,压圈可缩入环形凹槽内,可使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具有较小的体积,适用于紧凑型设备的安装;内针体弹性可伸缩安装在导向孔内,压圈弹性可伸缩安装环形凹槽内,可保证压圈和内针体始终与微带板接触;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完成后,内针体与外针体接触设置,压圈与壳体接触设置,可形成传输路径,不影响连接器的使用。
为了实现导向孔内弹性可伸缩安装有内针体,且保证内针体与外针体接触设置,所述内针体等径插设在导向孔内,所述内针体和外针体通过第一弹性元件连接,当第一弹性元件处于自然状态下时,第一弹性元件推动内针体凸出外针体。内针体等径插设在导向孔内,是指内针体的半径与导向孔的半径相等,在内针体插设在导向孔内时,内针体的外圆周面必定与导向孔的内圆周面接触,从而保证了内针体与外针体接触设置。
为了防止内针体完全脱出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为上小下大的阶梯孔,所述内针体为上细下粗的阶梯轴,所述内针体的细端等径插设在阶梯孔的小孔内,粗端等径插设在阶梯孔的大孔内,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阶梯孔的大孔内。内针体的细端等径插设在阶梯孔的小孔内,细端半径与小孔的半径相等,细端插入小孔后,细端的外圆周面必定与小孔的内圆周面贴合;粗端等径插设在阶梯孔的大孔内,粗端半径与大孔的半径相等,粗端插入大孔后,粗端的外圆周面必定与大孔的内圆周面贴合
为了实现环形凹槽内弹性可伸缩安装有压圈,且保证压圈与壳体接触设置,所述压圈等径插设在环形凹槽内,所述压圈与环形凹槽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当第二弹性元件处于自然状态下时,第二弹性元件推动压圈凸出外针体。压圈等径插设在环形凹槽内,压圈的内半径与环形凹槽的内半径相等,压圈的外半径与环形凹槽的外半径相等,压圈的内圆周面必定与环形凹槽的内壁贴合,压圈的外圆周面必定与环形凹槽的外壁贴合,从而保证压圈与壳体接触设置。
为了防止压圈完全脱出环形凹槽,所述壳体上同轴固定安装有外限位环,所述压圈的外圆周面上同轴开设有环形开口,所述外限位环设置在环形开口内,所述外限位环限制压圈移出环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安费诺福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安费诺福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55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