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58070.1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81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叶闻杰;杨肖;孙富华;杨冬梅;杜炜;杨波;王启扬;刘杨;李雪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02 | 分类号: | F22B1/02;F22G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艳艳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蓄热 蒸汽 发生 调节 装置 | ||
1.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蓄热模块、蒸汽发生模块、蒸汽调节系统;所述高温蓄热模块包括外壳(1)、蓄热体(2)、电加热管(3);蒸汽发生模块包括盘管(4)、第一电动调节阀(21);蒸汽调节系统包括水浴式减温器(7)、汽水分离器(8)、补水箱(17)、水泵(15)、第二电动调节阀(13)、第三电动调节阀(14);
所述蓄热体(2)设置在外壳(1)中,蓄热体(2)中均匀分布设置有电加热管(3);所述盘管(4)盘设在蓄热体(2)中,盘管(4)的进口位于蓄热体(2)的下部,盘管(4)的出口位于在蓄热体(2)的上部;
所述水浴式减温器(7)中储存有设定液位的水,并设置有分流器(12);水浴式减温器(7)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盘管(4)的进口相连通,并设置有用于控制管道开关的第一电动调节阀(21);
所述补水箱(17)的出水口通过水泵(15)一路管路连通至盘管(4)的进口,并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关的第二电动调节阀(13),另一路管路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7)底部的补水口,并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关的第三电动调节阀(14);
所述水浴式减温器(7)上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盘管(4)的出口相连通,并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7)内的分流器(12),使高温蓄热模块产生的过热蒸气与水浴式减温器(7)中的水均匀接触,起到减温减压的作用;
水浴式减温器(7)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器(8)的进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8)的出汽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度的第四电动调节阀(11);汽水分离器(8)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回流至水浴式减温器(7),并设置有第二疏水阀(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式减温器(7)上部还设置有溢流口,并在溢流口处设置有第一疏水阀(19),用于当液位过高时,自动通过第一疏水阀(19)溢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与第一疏水阀(19)之间还设置有截止阀(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17)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电动球阀(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2)分层设置,每层蓄热体(2)中均匀分布电加热管(3)和用于监测蓄热体温度的热电偶(22);
所述盘管(4)分层盘布,每一层盘管置于两层蓄热体中间,且各层的盘管之间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2)分为五层,每层有三个电加热管(3)和两个热电偶(22);盘管共有四层,每一层盘管置于两层蓄热体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钢板结构,且外壳(1)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2)中设置有用于监测蓄热体温度的热电偶(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盘管(4)出口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一压力传感器(6),用于监测盘管(4)出口处的水蒸气温度、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汽水分离器(8)的出汽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第二压力传感器(10),用于监测汽水分离器蒸汽出汽口处的干饱和蒸汽的温度、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580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的木制消防门
- 下一篇:一种龙脑樟加工用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