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61615.4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8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门秀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门秀珍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335***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临床 用冠脉 介入 治疗 用手 固定 装置 | ||
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开设两侧均与外界相通的弧形槽,底座的前面一侧固定安装控制器,第二弧形板的凹槽内固定安装第二气囊,第二进气管的上端设有相同的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囊一侧固定安装相同的排气管,排气管的外周设有相同的第二电磁阀,第二弧形板的顶面能够通过锁止装置与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冠脉介入治疗时患者手臂的固定,安装时需要在病床架的顶面预留安装孔,通过螺栓将安装板与病床架预留的安装孔进行固定安装,从而使底座安装在床架上,或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安装板与床架进行焊接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臂固定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心内科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心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患者手臂一旦发生晃动,会给医生造成极大的影响,增加了手术难度,严重时还会导致血管被刺穿,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在手术前一般通过固定装置将患者手臂进行固定,现有的手臂固定装置一般为束缚带与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一般固定安装于手术床的床架上,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束缚带等将患者手术侧肢体捆住,该方式虽然能够对患者手臂实现有效的固定,但是容易在肢体处出现勒痕,影响肢体局部供血,甚至出现皮下瘀血,手术完成后还需要医护人员对针孔处进行按压,对于已经过了长时间手术的医护人员来说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开设两侧均与外界相通的弧形槽,底座的前面一侧固定安装控制器,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第一弧形板,弧形槽内固定安装数个与第一弧形板一一对应的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外周上部与相应的第一弧形板的凹面固定连接,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数个进气管,进气管的外周均设有第一电磁阀,进气管的上端均贯穿底座的底面与相应的第一气囊固定连接,进气管的上端均设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均位于相应的第一电磁阀的上方,进气管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输气管,输气管的一端连接气泵,输气管的另一端密封,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数个排气管,排气管的外周均固定安装第二电磁阀,排气管的上端均贯穿底座的底面与相应的第一气囊固定连接,底座顶面中心的后部铰接安装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与底座的铰接处设有扭簧,第二弧形板的凹槽内固定安装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的一侧固定安装第二进气管的一端,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输气管固定连接,第二进气管的外周固安装第三电磁阀,第二进气管的上端设有相同的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囊一侧固定安装相同的排气管,排气管的外周设有相同的第二电磁阀,第二弧形板的顶面能够通过锁止装置与底座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所述的锁止装置包括鸭嘴扣主体,鸭嘴扣主体固定安装在底座前面的中心,第二弧形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挂钩。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所述的第二气囊凹面的中心设有凸起,凸起与第二气囊为一体结构且与之内部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所述的弧形槽的中心固定安装弧形的软垫。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所述的底座底面的后部固定安装带有数个螺孔的安装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用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所述的鸭嘴扣主体和挂钩均使用不锈钢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门秀珍,未经门秀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616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主旋翼
- 下一篇:减缓震动的导向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