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拆装方便的大坑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64009.8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5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兆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精置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9/08 | 分类号: | E01C9/08 |
代理公司: | 佛山卓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0 | 代理人: | 陈雪梅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装 方便 大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装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拆装方便的大坑板,包括水泥地面,所述水泥地面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销。该拆装方便的大坑板,当需要对工业大坑板进行拆卸时,通过拉动连接手柄,将定位销从固定块和工业大坑板的内侧抽出,然后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分别站在工业大坑板的左右两侧,通过拉动固定手柄,固定手柄移动的过程中,会使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会依次带动连接推板和限位杆左右移动,限位杆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会与第一限位块和连接块分离,使工业大坑板失去限位,此时可将工业大坑板进行拆卸,可对工业大坑板进行维修更换,实现了工业大坑板拆卸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装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拆装方便的大坑板。
背景技术
大坑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因堤身堤土未压实,孔隙较多,存在漏洞隐患和地基软弱或荷载较大等原因所致。
大坑是地面上形成的坑洞,为了使行人可以顺利的在地面的行走,往往需要用到大坑板对大坑进行遮盖,大坑板长时间被行人踩和被汽车碾压容易损坏,因此需要定期的对大坑板进行拆卸更换,但是现有的大坑板存在着不便于拆装的缺点,导致工作人员在拆装大坑板的过程中费时费力,给工作人员带来了许多的麻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不方便使用,降低了大坑板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故而提出一种拆装方便的大坑板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装方便的大坑板,具备便于拆装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大坑板存在着不便于拆装的缺点,导致工作人员在拆装大坑板的过程中费时费力,给工作人员带来了许多的麻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不方便使用,降低了大坑板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便于拆装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拆装方便的大坑板,包括水泥地面,所述水泥地面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销,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工业大坑板,所述工业大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层,所述工业大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强层,所述工业大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工业大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两个所述限位杆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推板,两个所述连接推板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手柄,所述工业大坑板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推板,所述固定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手柄。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限位杆、第一限位块、连接块、第二限位块、定位销和连接手柄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水泥地面的顶部开设有大坑槽,所述工业大坑板位于大坑槽的正上方。
优选的,左右两个所述限位杆相对的一端均依次贯穿固定块、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连接块并延伸至连接块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内侧均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与限位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限位杆卡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销的底端依次贯穿防滑层、工业大坑板、加强层和固定块并延伸至固定块的内侧,所述固定手柄呈U字型。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连接块和限位杆均位于连接槽的内侧,所述压缩弹簧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装方便的大坑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精置塑料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精置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640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焚烧炉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生物实验用培养基的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