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79086.0 | 申请日: | 2020-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1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田永茂;徐旭东;王绪旺;李昭;石金建;刘洋;张晓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27/4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6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31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型钢 混凝土 灌注 转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结构,包括梁、桩,所述梁、桩内设置型钢,所述梁内的型钢与桩内的型钢在节点区刚性连接;其中,所述桩内的型钢就位固定后通过型钢的顶钢板上焊接的槽钢搁置在外侧的预埋钢板上,所述槽钢与垫层内的预埋钢板满焊接固定;所述桩内的型钢翼缘处采用方钢撑与桩的钢护筒上下口处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利用型钢作为结构骨架,可减小桩、梁的截面尺寸,大幅度提高跨越能力和承载力,具有钢结构和砼结构的优点,刚度大且抗震性能强,使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能有效转换传递到隧道两边的天然地基上,具有较高的结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地基下常存在正在使用的建(构)筑物,尤其是一种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山区城市工程建设场地中,建筑物地基下常存在正在使用的建(构)筑物,如隧道等。既要保证施工时地基下既有建(构)筑物结构的安全,还要确保新建建(构)筑物施工的顺利实施,必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给以解决。
采用型钢砼转换梁—桩组成的托换结构体系实施跨越,新建建(构)筑物荷载通过托换基础梁全部传递到隧道外侧的型钢混凝土桩上,然后传到自然地基,从而保证隧道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和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结构,该结构可减小桩、梁的截面尺寸,大幅度提高跨越能力和承载力,具有钢结构和砼结构的优点,刚度大且抗震性能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结构,包括梁、桩,所述梁、桩内设置型钢,所述梁内的型钢与桩内的型钢在节点区刚性连接;其中,所述桩内的型钢就位固定后通过型钢的顶钢板上焊接的槽钢搁置在外侧的预埋钢板上,所述槽钢与预埋钢板满焊接固定;所述桩内的型钢翼缘处采用方钢撑与桩的钢护筒上下口处焊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梁下部的钢筋通过直螺纹套筒与桩内的型钢焊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梁具有转换地梁钢筋,所述转换地梁钢筋与梁内的型钢翼缘上套筒焊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梁下部的钢筋与桩内的型钢翼缘进行定尺连接。
进一步,所述梁内的型钢翼缘和梁内的型钢外侧翼缘上分布有栓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型钢作为结构骨架,可减小桩、梁的截面尺寸,大幅度提高跨越能力和承载力,具有钢结构和砼结构的优点,刚度大且抗震性能强,使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能有效转换传递到隧道两边的天然地基上,具有较高的结构安全性能,可用于对山区城市建设中新建筑物跨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结构中灌注桩内型钢就位固定示意;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沿B-B的剖视图;
图4是梁下部钢筋与桩内型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结构中桩内型钢柱与型钢梁刚性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结构,包括梁、桩、型钢1、顶钢板4、槽钢2、预埋钢板5、方钢撑3、钢护筒6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790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携带的无线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环保清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