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速器锥齿轮镦挤与背压复合成形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81765.1 | 申请日: | 202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7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左玉成;黄廷波;李荫现;龚仁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K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严巧巧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 齿轮 复合 成形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锥齿轮镦挤与背压复合成形模具,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包括由上顶料杆和齿模构成的上模,由下型腔模、下顶出杆、第一垫块、第二垫块、背压结构、底座和下顶料杆构成的下模,上模和下模沿同一中轴线布置;其中,背压结构包括弹性元件,一方面用于合模前将下型腔模上浮下顶出杆一定的落差行程,便于坯料精准定位,另一方面在合模镦挤时,将下型腔模作用于背压结构的力产生背压力反向作用于坯料,提高坯料的塑性和金属流动性;本实用新型有助于差速器锥齿轮坯料在冷挤压时一次成形,并且提高成形模具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锥齿轮镦挤与背压复合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差速器锥齿轮在冷挤压成形工艺中,采用直接镦挤成形,在实际生产中较难一次性达到工艺要求,且成形模具由于锻压力的冲击以及应力集中等因素导致寿命偏低。为了做到差速器锥齿轮冷挤压一次成型达到工艺要求且提高模具寿命,通常采用在冷挤压前增加预成形工序—将出坯预成形后的坯料作退火、喷砂、再进行表面润滑处理,最后挤压成形。用这种工艺挤压生产差速器锥齿轮,工序复杂繁多,模具寿命偏低。因此,需提出一种工艺工序简单,便于操作的成形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模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锥齿轮镦挤与背压复合成形模具,该模具在差速器锥齿轮成形时能实现坯料的精准定位,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金属流动性,促使坯料冷挤压时一次成形。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差速器锥齿轮镦挤与背压复合成形模具,定义以模腔分型面为界分成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顶料杆和齿模,所述下模包括下型腔模、下顶出杆、第一垫块、第二垫块、背压结构、底座和下顶料杆;
所述齿模的下底面设置有敞口朝下的齿模型腔,所述齿模型腔沿其中心轴线向上开设有贯穿至齿模的上底面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为一级台阶孔,所述一级台阶孔靠近齿模型腔侧的孔径小于一级台阶孔远离齿模型腔侧的孔径;所述上顶料杆适配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且上顶料杆靠近齿模型腔的端部至多部分伸入齿模型腔内;
所述下型腔模的上底面设置有敞口朝上的凹模型腔,所述凹模型腔与齿模型腔适配,且所述凹模型腔的中心轴线与齿模型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凹模型腔沿其中心轴线向下开设有贯穿至下型腔模的下底面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为一级台阶孔,所述一级台阶孔靠近凹模型腔侧的孔径小于一级台阶孔远离齿模型腔侧的孔径;所述下顶出杆安装于第二安装孔内;
所述第一垫块设置在下型腔模下方,第一垫块上设置有自其下底面贯穿至其上底面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为同轴孔,并且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安装孔的孔径;
所述底座设置在第一垫块下方,底座的上底面抵触于第一垫块的下底面;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自其下底面贯穿至其上底面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为同轴孔,并且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大于第四安装孔的孔径;所述第四安装孔设置为一级台阶孔,所述一级台阶孔靠近第一垫块侧的孔径大于一级台阶孔远离第一垫块侧的孔径;所述下顶料杆适配安装于第四安装孔内,且下顶料杆靠近第一垫块的端部至多部分伸入第三安装孔内;
所述第二垫块设置在第三安装孔内,第二垫块上底面抵触于下顶出杆下底面,第二垫块下底面抵触于下顶料杆上底面,且第二垫块沿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背压结构包括弹性元件和第三垫块,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二垫块和第三安装孔之间,弹性元件下端面抵触于底座上底面,且弹性元件具有沿第三安装孔中心轴线方向形变的趋势;所述第三垫块套设在第二垫块上,第三垫块的下底面抵触于弹性元件上端面,第三垫块的上底面抵触于下型腔模的下底面;
所述弹性元件在第三安装孔内至少具有第一压缩状态和第二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压缩状态为弹性元件作用于第三垫块使得下型腔模上底面和下顶出杆上底面具有不为零的落差行程,所述第二压缩状态为下型腔模下压弹性元件至其下底面抵触于第一垫块上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1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刚石微粉多级负压分选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钧瓷釉料的混合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