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相异步电机开环和闭环集成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83098.0 | 申请日: | 2020-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8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盐理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H02P25/02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程开生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异步电机 开环 闭环 集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相异步电机开环和闭环集成,属于三项异步电机控制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左侧安装有制冷机,制冷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冷气排管且冷气排管位于箱体内侧壁左侧,所述制冷机的外侧壁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制冷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右侧与挡板的外侧壁左侧通过铰链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冷机和风扇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箱体内的电气元件进行降温,从而能够保护电气元件,再通过挡板、铰链和防尘网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防止一部分灰尘进入都到闭环控制器和开环控制器从而对其保护,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项异步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相异步电机开环和闭环集成。
背景技术
在BLDC电机控制时,如果开环切换至闭环控制方法不合适,将导致闭环控制失控,电机在某负荷TL下以速度SL从开环切入到闭环时,存在一个PWM 占宽比DL,使开环理想可靠切入闭环,通常DL即是电机以SL稳定工作的占宽比,当电机工作在不同工况下,启动时的负荷将有所不同,可靠的闭环切入DL也不同,如果固定闭环切入的DL,则很难满足大负荷范围的驱动要求,可能导致开环切闭环失败。而且由于水泵在不同工况下工作,水泵的负荷不一样,从而启动如果以固定的PWM占宽比从开环切入到闭环,则有可能导致切换到闭环失败。
专利号CN20181125公布了一种三相BLDC电机六步控制的开环切换闭环的控制方法,属于视频监控技术领域,驱动至开环目标转速的时候设定一个 PWM占宽比区间,在进入该区间,驱动PWM占宽比大于最大负荷时闭环理论的PWM占宽比,在区间的末端设定为略小于最小负荷下的PWM占宽比,整个区间占宽比时递减的,当合理设置此区间的时间长度,必然存在一刻使 PWM电压上升段过零点在整个换相周期的约中间位置,并且PWM电压下降段过零点在整个换相周期的约中间位置,将此刻作为从开环切入闭环的理想时刻,实现可靠的开环切换到闭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位置传感器, 通过计算反向电动势上升过零点时刻与反向电动势下降过零点时刻得到开环切换闭环的可靠切换方法。
目前,在技术上存在一定不足:1、闭环控制器与开环控制器工作时产生大量热导致损坏电器元件;2、灰尘容易进入到箱体内导致损坏闭环控制器与开环控制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异步电机开环和闭环集成,通过制冷机和风扇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箱体内的电气元件进行降温,从而能够保护电气元件,再通过挡板、铰链和防尘网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防止一部分灰尘进入都到闭环控制器和开环控制器从而对其保护,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相异步电机开环和闭环集成,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左侧安装有制冷机,制冷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冷气排管且冷气排管位于箱体内侧壁左侧,所述制冷机的外侧壁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制冷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右侧与挡板的外侧壁左侧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挡板的外侧壁安装有把手,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左侧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壁安装有风扇,所述通槽的右侧安装有防尘网且防尘网位于风扇右侧。
可选的,所述箱体内侧壁安装有横板A,所述横板A的顶部安装有开环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箱体内侧壁安装有横板B,所述横板B的外侧壁安装有闭环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开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闭环控制器的输出端均与风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闭环控制器的输入端和开环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盐理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盐理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3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