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84665.4 | 申请日: | 2020-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7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华;周雅君;杨国强;杜未;刘岩;梁文龙;高世杰;吴韬;胥佳瑞;张浩峰;青可儿;魏晓东;徐锋杰;张艳红;王海滨;王占强;王海峰;李军录;唐勇;周卫山;李建军;梁永;付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马龙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储热罐 双机 灵活 供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包括第一汽轮机、第二汽轮机、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二热网加热器、储热罐、热网水回水管路、热网水供水管路及其连接管道系统。供热期间,第一汽轮机采用低压缸光轴或高背压双转子供热运行方式,第二汽轮机采用切低压缸供热运行方式。同时,热网水系统配置储热罐,在供热负荷需求低谷期用于存储热网水系统剩余热量,并在供热负荷需求尖峰期将存储的热量通过热网水释放。本实用新型针对典型双机配置的电厂,可以实现全部机组的冷端余热利用供热,实现了全厂两台机组余热的100%利用,而且,通过设定一定容量的储热罐系统,可以实现机组背压供热和灵活调峰的兼顾,避免了背压机组以热定电灵活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大型热电联产领域,对于供热机组冷源损失问题,一直是业内研究的重点。热泵、高背压、光轴、切缸等各种余热利用供热改造技术逐年更新。
作为效率相对最高的供热方式,即背压供热方式改造,是实现冷端排汽余热全部回收利用的最佳技术路径。因为冷端损失没有,供热效率理论上可以接近最高。
但是对于全厂而言,供热机组还必须保证一定的灵活调峰能力。而背压运行机组以热定电,存在调峰能力较弱的问题,因此给各种背压运行改造带来一定难度。尤其是针对全厂供热机组,要实现全部背压运行,需要考虑灵活调峰的考虑。
因此,对于全厂的供热及发电调峰兼顾而言,需要考虑研究灵活性的背压运行系统及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包括第一汽轮机、第二汽轮机、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二热网加热器、储热罐、热网水回水管路、热网水供水管路;
所述第一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的汽侧入口相通;所述第二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的汽侧入口相通;
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水侧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的水侧入口相通;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的水侧入口与所述热网水回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的水侧出口与所述热网水供水管路相连通;
所述储热罐的水侧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的水侧入口相连通,所述储热罐的水侧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的水侧出口相连通,并形成所述储热罐与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二热网加热器水侧并联的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的供热方法包括:
供热期间,第一汽轮机、第二汽轮机均采用中压缸排汽作为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二热网加热器供热汽源实现背压供热;
利用储热罐在供热负荷需求低谷期存储热网水系统剩余热量,并在供热负荷需求尖峰期将存储的热量通过热网水释放。
借由上述方案,通过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针对典型双机配置的电厂,可以实现全部机组的冷端余热利用供热,实现了全厂两台机组余热的100%利用,而传统方法囿于发电调峰灵活性,一般只能实现一台机组的背压供热即余热利用率一般不超过80%。而且,通过设定一定容量的储热罐系统,可以实现机组背压供热和灵活调峰的兼顾,避免了背压机组以热定电灵活性较差的问题,相比传统机组,可以同步实现两台机组40%负荷以下的深度调峰能力,增加调峰能力约20%。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46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