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漏电塑壳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86072.1 | 申请日: | 2020-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7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安跃;林学伟;李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宇集团浙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83/14 | 分类号: | H01H83/14;H01H71/00;H01H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万秀娟 |
地址: | 3256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漏电 断路器 | ||
1.一种智能型漏电塑壳断路器,包括CPU、模拟漏电测试电路、漏电互感器、漏电信号采样电路、脱扣器驱动电路,所述漏电信号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漏电互感器的输出端,漏电信号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CPU的输入端,CPU的输出端连接脱扣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漏电测试电路包括漏电按钮回路和PWM驱动回路,所述漏电按钮回路的输出端连接CPU的输入端,所述CPU的输出端连接PWM驱动回路的输入端,CPU输出PWM脉冲信号至PWM驱动回路,所述PWM驱动回路的输出端连接漏电互感器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漏电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WM驱动回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三极管Q1、MOS管Q2,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CPU的输出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高电平,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MOS管Q2的栅极,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MOS管Q2的源极和地,电容C1并联在电阻R2的两端,MOS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漏电互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漏电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按钮回路包括按钮S1和电阻R4,所述按钮S1和电阻R4串联,所述按钮S1的一端连接CPU的输入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高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型漏电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信号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感L1、运算放大器U1,所述电阻R5的一端分别连接漏电互感器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两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CPU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型漏电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型漏电塑壳断路器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输出3.3V直流电压,所述3.3V直流电压用于漏电按钮回路和PWM驱动回路的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型漏电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PU的型号为GD32F130R8T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宇集团浙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宇集团浙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60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监控预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非接触式红外额温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