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框架超长砼板裂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89254.4 | 申请日: | 2020-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5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蔡颖天;陈传水;郑伟;梁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E01D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 超长 裂缝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框架超长砼板裂缝装置,包括设置在混凝土伸缩缝两侧壁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在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锯齿状凸起,在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与锯齿状凸起对应的锯齿形凹槽,在锯齿状凸起与锯齿形凹槽之间预留有供混凝土热胀的空隙,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开设在伸缩缝两侧混凝土内的安装槽,在安装槽底部固定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下表面固定有若干螺纹筒,螺纹筒贯穿支撑板上下表面且与支撑板齐平,在支撑板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工字钢,在两工字钢上设置有支撑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支撑台。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加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框架超长砼板裂缝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也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平面尺寸超大的大型公共建筑、厂房结构等不断出现。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会预留一定宽度的裂缝,即伸缩缝,防止因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混凝土结构,为了防止因伸缩缝存在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常在伸缩缝处设置有与地面平齐的遮挡件,防止手机的重要物品掉入和行人的摔倒。
公开号为CN208183527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桥梁伸缩装置,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桥梁伸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梁体设置在桥梁伸缩缝第一侧;第二支撑梁体设置在桥梁伸缩缝第二侧,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第一梳齿钢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梁体上,第一梳齿钢板上开设有若干梳齿;第二梳齿钢板设置在第二支撑梁体上,第二梳齿钢板上开设有若干齿槽,若干齿槽与若干所述梳齿一一对应,梳齿设置在相对应的齿槽内;其中,第一梳齿钢板及第二梳齿钢板上设置有防滑减震层。本实用新型桥梁伸缩装置可以承担桥梁自重和道路上行驶汽车的轮压,保证路面平整、防滑、减震,且经久耐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汽车运动到梳齿和齿槽的结合部,在汽车重力的作用下,梳齿和齿槽受到向下的力,使其具有向下转动的趋势,时间久了会导致梳齿和齿槽变形,使梳齿和齿槽不仅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同时还会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钢框架超长砼板裂缝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框架超长砼板裂缝装置,包括设置在混凝土伸缩缝两侧壁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侧壁相对且与混凝土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固定板在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端面开设置有若干锯齿状凸起,所述第二固定板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锯齿形凹槽,所述锯齿状凸起与所述锯齿形凹槽一一对应,所述锯齿状凸起与所述锯齿形凹槽之间预留有供混凝土热胀的空隙,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下表面的伸缩缝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开设在伸缩缝两侧混凝土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表面固定有若干螺纹筒,所述螺纹筒贯穿支撑板上下表面且与支撑板上表面齐平,所述支撑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支撑所述安装槽上方混凝土的工字钢,两所述工字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支撑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状凸起与锯齿形凹槽之间预留有供混凝土热胀的空隙,满足混凝土因热胀冷缩需相对运动的需要,支撑台用于支撑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防止汽车驶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方时,因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受力过大而导致损坏,增大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字钢包括底板和顶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若干连杆,所述连杆包括固定在底板上表面的固定筒、固定在顶板下表面且穿设在固定筒内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壁螺纹连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下端面与所述固定筒上端面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9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院物流用医疗推车
- 下一篇:一种快速安装的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