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硬膜囊缝合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89806.1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6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朋;王红建;黄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里程安钢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5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通道 脊柱 内镜下硬膜囊 缝合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硬膜囊缝合器组件,包括抓线器和穿针器,所述穿针器为杆状结构,穿针器的一端为手持端,另一端为穿针端,穿针端固定设置有引线针,所述穿针器内部设置有贯穿手持端与穿针端的抓线器通道,所述抓线器为杆状结构,抓线器包括抓线器主体、夹线端和握持端,所述夹线端设置有可打开或者闭合夹紧的夹子,抓线器主体内部设置有连通夹线端和握持端的传动件安装孔,所述传动件安装孔内设置有传动件,所述握持端与夹子通过传动件连接以控制夹子的打开或闭合。本实用新型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硬膜囊缝合器组件适用范围广泛、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待缝合硬膜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微创外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缝合器。
背景技术
腰椎硬膜囊撕裂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1.5%,术中可表现为硬膜囊破裂,脑脊液溢出,可伴马尾被冲至硬膜外,部分患者出现清亮或者淡红色液体引出或经切口渗出。硬膜囊撕裂不仅延缓手术进程,增加手术时间,同时可导致头痛,脑脊液漏、切口水肿,或者神经症状等并发症。因此,在治疗时需要对撕裂的硬膜囊进行缝合。
现有的申请公布号为CN11109676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神经内镜下颅底硬膜缝合器,包括硬膜钳、针栓、推节器。硬膜钳又包括固定臂、活动臂、转轴、限位槽、推杆、销、针栓通道、滑槽、滑块、过针槽、簧片、调节螺栓、L型保护板、限位板、线槽。固定臂与活动臂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固定臂上侧平行设置有推杆,推杆中线处设置有针栓通道。固定臂首端垂直向上设置有凸块,凸块一侧设置有过针槽,凸块向外的端面上设置有临时固定线装置,针栓上靠近首端的位置设置有倒钩。推节器首端设有Y型结构,用以将绳结顶托至指定位置。该缝合器在使用时,需要将待缝合硬膜先置于过针槽处,然后捏合活动臂与固定臂,使推杆右端面与凸块左端面距离缩小至硬膜钳夹紧待缝合硬膜,然后将针栓从针栓通道的尾部插入并穿过待缝合硬膜,待针栓的针尖触及L型保护板时将针栓取出,此时针栓的倒钩勾着固定线装置上的线出来,然后将硬膜钳取出,对缝合线进行打结,最后用推节器将绳结推至指定位置,完成缝合。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是,该缝合器在使用时必须先用硬膜钳夹紧待缝合硬膜,才能对硬膜进行缝合,因此当待缝合硬膜的形状是硬膜钳无法夹紧的情形时,该缝合器则不能适用。上述的神经内镜下颅底硬膜缝合器的适用范围局限性较大,无法适用于各种形状硬膜的缝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硬膜囊缝合器组件,其适用范围广泛、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待缝合硬膜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硬膜囊缝合器组件,包括抓线器和穿针器,所述穿针器为杆状结构,穿针器的一端为手持端,另一端为穿针端,穿针端固定设置有引线针,所述穿针器内部设置有贯穿手持端与穿针端的抓线器通道,所述抓线器为杆状结构,抓线器包括抓线器主体、夹线端和握持端,所述夹线端设置有可打开或者闭合夹紧的夹子,抓线器主体内部设置有连通夹线端和握持端的传动件安装孔,所述传动件安装孔内设置有传动件,所述握持端与夹子通过传动件连接以控制夹子的打开或闭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硬膜囊缝合器组件在使用时,先将穿针器置于内镜内,通过内镜观察待缝合硬膜囊然后握住手持端控制引线针穿透待缝合硬膜囊,然后将抓线器置于穿针器内通过夹子抓取引线针上的缝合线,并将缝合线取出,然后取出穿针器,在体外对缝合线打结,再配合推节器将绳结推送至指定位置,完成缝合。本实用新型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硬膜囊缝合器组件适用范围广泛、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待缝合硬膜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子包括活动夹片和固定夹片,活动夹片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在所述传动件安装孔内,所述固定夹片固定设置在夹线端,所述传动件与活动夹片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灵活夹取缝合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未经新里程安钢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9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部综合治疗仪
- 下一篇:一种带有开口限位的施夹钳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