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柱塞式反馈节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91751.8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5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杰 |
主分类号: | F16H57/022 | 分类号: | F16H57/022;F16H5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乐易联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9 | 代理人: | 余哲玮 |
地址: | 6118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塞 反馈 节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塞式反馈节流器,包括均带有内腔的工作型体和比较型体,工作型体的内腔包括第一进液流道、工作腔和第一出液流道,第一进液流道一端贯通工作型体一侧并与外界连通,第一进液流道另一端与工作腔连通,第一出液流道连通在外界与工作腔之间,比较型体的内腔包括第二进液流道和比较腔,第二进液流道连通在第一进液流道连通与比较腔之间,工作腔与比较腔相互连通,且工作腔与比较腔之间形成反馈调节腔,反馈节流腔内活动设置有调节柱塞。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特定形状的通道内设置调节柱塞,调节柱塞具有形状以及受载面具有高度对称性,能够在失衡状态后快速回复至平衡状态,并且可自发地且主动地进行油压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精密液体静压主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柱塞式反馈节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回转结构以及回转传动控制部件上为了达到高精度回转的目的主要采用静压或动压支承结构来实现,此两类支承结构因其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可控性已在机械行业中广泛应用。其中,动压支承结构成本低下,适用于高速回转状态下进行支承,而在转动速度较低和转速变动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动压支承结构的效果不够理想,需采用静压支承结构来满足高精度回转的要求。
采用液体为支撑介质的液体静压支承结构如静压轴承,是依靠外部供给的压力源向滑动摩擦面之间提供压力或者定流量的流体,借助流体的静压力来承载外部载荷。由于静压轴承在轴承未转动时,可建立正常的流体润滑油膜,轴承与主轴的表面间不会产生直接接触,因此使得轴承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进而并能保证较高的回转精度。
静压轴承的刚性及承载力性能与节流器的结构与形式的优劣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在节流器领域中,膜片反馈节流器在国外高新技术产业中已被广泛应用,且对我国形成了技术垄断,不利于我国精密与超精密液体静压主轴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静压支承结构的柱塞式反馈节流器,来保证静压支承结构较佳的刚性及承载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柱塞式反馈节流器,包括均带有内腔的工作型体和比较型体,工作型体的内腔贯通工作型体一侧,比较型体的内腔贯通比较型体一侧,工作型体被其内腔贯通的一侧与比较型体被其内腔贯通的一侧密封连接,工作型体的内腔包括第一进液流道、工作腔和第一出液流道,第一进液流道一端贯通工作型体一侧并与外界连通,第一进液流道另一端与工作腔连通,第一出液流道一端贯通工作型体一侧并与外界连通,第一出液流道另一端与工作腔连通,比较型体的内腔包括第二进液流道和比较腔,第二进液流道一端与第一进液流道连通,第二进液流道另一端与比较腔连通,工作腔与比较腔相互连通,且工作腔与比较腔之间形成反馈调节腔,反馈节流腔内活动设置有调节柱塞。
进一步地,工作型体和比较型体均为柱体,工作型体一侧端面加工有凸起,比较型体一侧端面加工有与凸起适配的凹槽,工作型体的凸起与比较型体的凹槽相互密封式插接并配合,工作型体远离凸起的一侧端面加工有沉槽腔,第一出液流道一端与沉槽腔连通。
进一步地,工作型体远离凸起的一侧端面加工有多条与工作腔连通的分流孔,每条分流孔远离工作腔的一端均与沉槽腔连通。
进一步地,每条分流孔均与第一出液流道的孔径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进液流道包括第一进流道、第一分流道和第一入流道,第一进流道一端贯通工作型体一侧侧壁并与外界连通,第一进流道另一端与第一入流道连通,第一入流道远离第一进流道的一端与工作腔连通,第一分流道一端与第一进流道连通,第一分流道另一端贯通工作型体靠近比较型体的一侧端面,第二进液流道包括第二进流道和第二入流道,第二进流道一端贯通比较型体靠近工作型体的一侧端面,且第二进流道贯通比较型体的一端与第一分流道贯通工作型体的一端相接并相通,第二进流道另一端与第二入流道连通,第二入流道远离第二进流道的一端与比较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杰,未经章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917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