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去除筒体管嘴内孔口锐边的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98535.6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4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韩宗辉;岁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龙飞航空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0 | 分类号: | B24B9/00;B24B41/02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 代理人: | 石文义 |
地址: | 561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去除 筒体管嘴内 孔口 打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筒体管嘴内孔口锐边的打磨装置,包括有上壳体、下壳体、螺钉、打磨单元、传动单元和驱动单元,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螺钉相连接,在下壳体中设有凹槽腔,传动单元设于凹槽腔内,驱动单元穿过上壳体与传动单元的一端相接触连接,打磨单元穿过上壳体与传动单元的另一端相接触连接,传动单元通过驱动单元提供动力,带动打磨单元同步运动,通过打磨单元实现对筒体管嘴内孔口锐边进行打磨处理。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磨装置,可满足不同管径的筒体管嘴内孔口锐边打磨抛光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及质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打磨简单快捷,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机械精加工中打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去除筒体管嘴内孔口锐边的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作航空液压缸类零件或者是作动筒时,经常会遇到筒体管嘴类工件,由于在筒体中设置管嘴,管嘴的内孔与筒体的内孔相交处所形成的内孔口有锐边,这个锐边必须要进行抛光打磨处理。如果不进行抛光处理,即不进行打磨或打磨效果不好,则活塞在液压缸里作往复运动时,活塞上的O型圈很容易被管嘴中这个锐边刮伤,从而影响液压缸的使用寿命。而在飞机液压系统中,由于作动筒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飞机舵面的操纵,起落架、襟翼和减速板的收放,发动机尾喷口、反推装置、进气锥和燃油泵的操纵等场合。而应用于飞机起落架上的作动筒,针对不同安装位置,有不同的功能作用,有用于解锁的,用于收放的,用于吸能减震,以及协助转弯控制飞机姿态等功能作用。如用于解锁的作动筒,作动筒在收放或开闭过程中,当活塞或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内置于作动筒内的机械锁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筒内孔口不光滑,则可能会将运动的活塞或活塞杆卡住,使其不能动作,从而导致紧急状况下作动筒会产生不能正常开锁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在对筒体管嘴内孔口锐边进行打磨的装置,其结构主要是由车刀刀体磨制成带切削刃的细长刀杆,从管嘴处伸入进筒体对其管嘴内孔口锐边进行手动刮削。使用现有的打磨装置虽亦能去除筒体管嘴内孔口锐边,但其不足之处是:对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刮削量不均匀,表面粗糙度难以保证,同时操作比较麻烦,抛光打磨效率低。
而随着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产品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产品的外观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而对于管嘴比较长或者是管嘴内径细小的筒体管嘴类工件,采用现有的打磨方式进行操作,不仅操作比较麻烦,打磨效率低,而且还存在加工质量差的问题,有时还会产生无法进行操作的问题。
针对目前筒体管嘴类工件的打磨情况,采用现有人工方式进行打磨处理时,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由于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同,存在操作手法的差异,从而导致打磨出的产品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从而影响产品交付周期,满足不了大批量的生产加工,相应地,也不能满足新型航空液压缸类零件生产和开发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的打磨装置,来解决现有筒体管嘴类工件内孔口锐边打磨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打磨状态,以此解决现有筒体管嘴类工件打磨困难的问题,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去除筒体管嘴内孔口锐边的打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去除筒体管嘴内孔口锐边的打磨装置,包括有上壳体、下壳体、螺钉、打磨单元、传动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设置呈条状结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螺钉相连接,在所述下壳体中设有凹槽腔,所述传动单元设置于下壳体中的凹槽腔内,所述驱动单元穿过上壳体与传动单元的一端相接触连接,所述打磨单元穿过上壳体与传动单元的另一端相接触连接,所述传动单元通过驱动单元提供动力,带动打磨单元同步运动,通过打磨单元实现对筒体管嘴内孔口锐边进行打磨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龙飞航空附件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龙飞航空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985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