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真空双射成型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99988.0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2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邓兵;胡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德兴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成型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吸真空双射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板、设于上模板内的上模仁、与上模仁对应合模形成若干型腔的下模仁、设于上模板顶部的上垫板,所述型腔包括设于下模仁表面的一射成型槽和沉入一射成型槽内部的二射成型槽,二射成型槽内部设有内陷的支撑部,所述上模仁底面与一射成型槽的外周形成封胶区域,所述上模仁底部设有对位嵌入支撑部的镶件,所述上模仁顶部设有贯穿连通二射成型槽的通孔,所述上模板内设有串联若干通孔的气路,气路的一端连接真空吸气机,气路的另一端连接负压表,所述上垫板与上模板之间设有传感接触开关,传感接触开关传输合模信号至真空吸气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二射注塑前,型腔抽真空,有效避免软胶深处困气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真空双射成型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产品一次注塑为硬胶(PBT、PC),二次注塑为软胶(TPE),注塑成型后产品再次回火处理。由于二射产品底端较深,一射产品的外周封胶区域预压,二次注塑时,气体无法从型腔排出,气体困于软胶和硬胶之间,导致后续回火处理时,软胶产品鼓包,成品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吸真空双射成型模具结构,从而实现二射注塑前,型腔抽真空,有效避免软胶深处困气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吸真空双射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板、设于上模板内的上模仁、与上模仁对应合模形成若干型腔的下模仁、设于上模板顶部的上垫板,所述型腔包括设于下模仁表面的一射成型槽和沉入一射成型槽内部的二射成型槽,二射成型槽内部设有内陷的支撑部,所述上模仁底面与一射成型槽的外周形成封胶区域,所述上模仁底部设有对位嵌入支撑部的镶件,所述上模仁顶部设有贯穿连通二射成型槽的通孔,所述上模板内设有串联若干通孔的气路,气路的一端连接真空吸气机,气路的另一端连接负压表,所述上垫板与上模板之间设有传感接触开关,传感接触开关传输合模信号至真空吸气机。
具体的,所述通孔内设有压件,压件与上模仁的底面齐平设置,所述压件与通孔内留有出气间隙。
具体的,所述气路上的各分支端口与通孔相对应贴合设置。
具体的,吸真空双射成型模具结构还包括延伸至各型腔内的注胶流道,注胶流道末端对位一射成型槽和二射成型槽交界位置。
具体的,所述二射成型槽内设有柱形成型槽,柱形成型槽内部设有内缩的支撑部。
具体的,所述镶件的外周设有环形部,环形部卡位置于支撑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吸真空双射成型模具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通过传感接触开关有效控制真空吸气机的工作时机,型腔内注塑前控制处于真空状态,不限注胶流道的末端对接型腔的位置,不限二射成型槽的深度,注塑后的一射产品和二射产品之间无困气问题,提高成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图1去除上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气路的分支端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上模仁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下模仁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支撑部配合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德兴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泰德兴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99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无线传输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胶水加工密封输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