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潜式修井平台脐带缆下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01410.4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65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年继业;姜福洪;姚云熙;印坤;孙明;王海军;王志超;孙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30 | 分类号: | B66D1/30;B66D1/36;B66D1/54;B66D1/42;B66D1/28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潜式修井 平台 脐带 下放 装置 | ||
一种半潜式修井平台脐带缆下放装置,有井架和甲板室,甲板室顶部设置有甲板室顶,甲板室顶靠近井架一端设置有前端导向器,前端导向器带有底座,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在甲板室顶,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板和滚轮。在井架顶部固定有定滑轮,在井口一侧的舱口盖上设有钻台导向器,脐带缆依次穿过前端导向器、定滑轮、钻台导向器,前端导向器、定滑轮之间的脐带缆上套设有导缆器,导缆器带有多个滑轮,导缆器下端通过马蹄扣连接有配重块。本发明的优势在于组成简单却十分实用,相比于传统方式,本装置不需要配备具有脐带缆张力监测和释放补偿功能的脐带缆下放卷车,而仅需常规卷车即可,可大幅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海洋工程半潜式修井平台时使用的脐带缆下放装置。
背景技术
半潜修井平台作业时,水下采油设备关键阀门、开关的操作通常需要在水上半潜式修井平台的控制台完成。控制台与水下阀门、开关间通过脐带缆进行信号连接,因此在作业时需要将脐带缆与水下采油设备一起下放至海底。
由于平台钻井区的空间限制,脐带缆卷筒不能直接布置于井口下放脐带缆,需将脐带缆卷筒置于别处,再通过滑轮等方式将其导引至水下并与水下采油设备进行连接。
由于风浪流的作用,半潜修井平台在作业时会在海上不停的前后、左右移动(横摇、纵摇)及上、下升沉(垂荡),而水下采油设备其重量较大,惯性较大。因此修井平台在移动或升沉时会对脐带缆产生拉拽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平台对脐带缆拉拽问题,将会造成脐带缆的损坏甚至断裂。
为避免作业过程中脐带缆出现损坏现象,在脐带缆下放装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足够的长度用于补偿修井平台自身运动带来的脐带缆长度突变。常规半潜修井平台脐带缆下放作业,脐带缆需储存在带有主动波浪补偿的绞车上,脐带缆到井口间设置相应的滑轮组,作业时脐带缆可就近与钻杆及隔水管一同下放至水下。此种下放方式需要脐带缆卷车具备脐带缆张力监测和释放补偿功能,成本十分高昂,同时对脐带缆卷车补偿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其补偿功能一旦失效,会造成脐带缆磨损或断裂,影响作业进度甚至导致停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半潜式修井平台脐带缆下放装置,旨在达到保证脐带缆下放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脐带缆因拉拽等原因断裂,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潜式修井平台脐带缆下放装置,有竖向设置在井口上方的井架,甲板上竖立设置有甲板室,所述井架与所述甲板室存在间距,所述甲板室顶部设置有甲板室顶,所述甲板室顶放置有脐带缆卷筒,所述脐带缆卷筒上缠绕有脐带缆,所述甲板室顶靠近所述井架一端设置有前端导向器,所述前端导向器带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甲板室顶,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板和滚轮,所述支撑板两端设置有异形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撑板相垂直。滚轮与支撑板相平行设置在挡板之间。
在所述井架顶部固定有定滑轮,在井口一侧的舱口盖上设有钻台导向器,所述脐带缆依次穿过所述前端导向器、所述定滑轮、所述钻台导向器,所述前端导向器、所述定滑轮之间的脐带缆上套设有导缆器,所述导缆器有弧形主体,所述弧形主体由两片弧形板组成,两片弧形板之间等间距固定有多个滑轮,所述滑轮随着所述弧形主体的走向而设置,所述弧形主体下端通过马蹄扣连接有配重块。
前端导向器用来改变脐带缆的走向同时避免船体结构对脐带缆的磨损,前端导向器的位置和数量需根据半潜式平台的实际情况配置。补偿导缆器其作用为,确保当半潜式修井平台由于风浪流的影响而产生移动及升沉时,预先设置的脐带缆补偿量可以满足脐带缆自由伸缩,而不会出现因拉拽而损坏脐带缆的问题。
井架与甲板室之间的脐带缆需要留有补偿量,即在这一段的脐带缆要留有多余长度,其预先设置的脐带缆补偿量根据半潜式修井平台的运动响应分析计算而来,补偿导缆器上配重块的重量,需根据脐带缆单位长度重量及脐带缆补偿量确定,以保证脐带缆的安全下放。定滑轮固定于井架等高处,用以改变脐带缆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014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锤击去除碳钢冒口装置
- 下一篇:磁吸式便携化妆品包装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