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空气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02566.4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3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易祖成;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西瑞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2/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空气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空气电池,包括:基壳,具有一空腔,且外壁上端具有扣槽;两个第一空气电极膜贴设于空腔前后侧并与外部空气接触;两个侧板,用于将第一空气电极膜压紧以实现对空腔前后侧的密封;金属电极盖,底部设有插入空腔的金属电极板;基盖,外壁活动设有与扣槽匹配的卡扣。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电极盖对空腔上端进行封盖,且将金属电极板插入空腔内,需要更换金属电极板时,直接取出金属电极盖即可,且金属电极盖通过基盖的抵压实现位置固定以及对空腔的密封,基盖通过卡扣扣设于基壳上,只需要卡扣脱离扣槽即可实现基盖的拆卸,而金属电极盖由于没有通过紧固件连接,可直接取出,更换金属电极板方便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空气电池。
背景技术
金属空气电池是以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如镁、铝、锌、汞、铁等作负极,以空气中的氧或纯氧作正极。其具有比能量高、价格便宜和性能稳定的优点。
金属空气电池通常具有一个容纳腔以容纳电解质溶液,金属电极板则插入其中,金属电极板属于耗材,需要经常更换,传统的金属空气电池,更换金属电极板较为麻烦,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属空气电池,能够方便地更换金属电极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金属空气电池,包括:基壳,具有一空腔,且外壁上端具有扣槽,所述空腔前后侧以及上端均为开口;两个第一空气电极膜,贴设于空腔前后侧并与外部空气接触;两个侧板,分别连接于基壳前后侧,用于将第一空气电极膜压紧以实现对空腔前后侧的密封;金属电极盖,盖设于空腔上端开口处,且底部设有插入空腔的金属电极板;基盖,外壁活动设有与扣槽匹配的卡扣,通过卡扣扣设于扣槽实现基盖与基壳的连接并压紧金属电极盖以实现对空腔上端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金属空气电池,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金属电极盖对空腔上端进行封盖,且将金属电极板插入空腔内,需要更换金属电极板时,直接取出金属电极盖即可,且金属电极盖通过基盖的抵压实现位置固定以及对空腔的密封,基盖通过卡扣扣设于基壳上,只需要卡扣脱离扣槽即可实现基盖的拆卸,而金属电极盖由于没有通过紧固件连接,可直接取出,更换金属电极板方便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壳包括两个半壳,两个所述半壳对称设置并通过紧固件连接拼合,两个第一空气电极膜贴设于两个所述半壳的相背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半壳相向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空气电极膜,所述半壳与对应的第一空气电极膜和第二空气电极膜形成电解质容纳腔,两个所述半壳在两个第二空气电极膜之间形成有第一通气孔以使第二空气电极膜能与外部空气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壳上端具有下沉的第一贴合面,所述金属电极盖贴合于第一贴合面,且第一贴合面内嵌入有第一密封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盖包括顶盖和底盖,所述底盖连接于顶盖底部,所述底盖底部与金属电极盖相抵并压紧金属电极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电极盖中部具有朝上凸起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穿过底盖,所述第一凸起中心具有贯通的加液口,所述顶盖对应第一凸起设有朝下凸起的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与第一凸起相抵并将加液口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盖对应密封凸起设有朝上凸起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中心具有供第一凸起穿入的中心孔,所述密封凸起底部至少部分嵌入第二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凸起与第一凸起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西瑞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西瑞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02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顶丝双向移电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