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除尘负压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03414.6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80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辉;黄俊初;傅祥桂;徐晓君;陈存用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天禄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60 | 分类号: | B65G53/6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李雅诗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输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除尘负压输送系统,包括真空机构、料仓和除尘装置,所述料仓设有上料口和下料口,所述除尘装置分别与真空机构和料仓连通;所述除尘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除尘器、外阀体和内阀体,所述除尘器的一端与料仓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外阀体、内阀体连通;所述外阀体的一端分别与除尘器、内阀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内阀体的一端分别与除尘器、外阀体连通,另一端与真空机构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清灰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输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除尘负压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负压输送系统会在料仓仓顶设置一台除尘器,该除尘器能在负压输送时起到过滤物料的作用。但是,现有的除尘器清灰结构对于滤筒、滤芯的清灰效果不理想。而且,在除尘器的过滤布袋、滤筒、滤芯损坏时,整个负压输送系统需要停止运作,才能对除尘器进行检修、更换过滤布袋、滤筒、滤芯等操作,影响生产,降低工作效率。此外,除尘器的过滤布袋、滤筒、滤芯的过滤效果难以检测,通常在粉尘排出较多并造成粉尘污染时才发现除尘器出现问题,难以实时、及时地做出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清灰效果好的双除尘负压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双除尘负压输送系统,既保证系统正常运作,又能对除尘器做出检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双除尘负压输送系统,能实时、及时地监控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除尘负压输送系统,包括真空机构、料仓和除尘装置,所述料仓设有上料口和下料口,所述除尘装置分别与真空机构和料仓连通;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除尘器、外阀体和内阀体,所述除尘器的一端与料仓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外阀体、内阀体连通;所述外阀体的一端分别与除尘器、内阀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内阀体的一端分别与除尘器、外阀体连通,另一端与真空机构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除尘机构和第二除尘机构,所述第一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除尘器、第一外阀体和第一内阀体,所述第一除尘器的一端与料仓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外阀体、第一内阀体连通;所述第一外阀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除尘器、第一内阀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内阀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除尘器、第一外阀体连通,另一端与真空机构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除尘机构包括第二除尘器、第二外阀体和第二内阀体,所述第二除尘器的一端与料仓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外阀体、第二内阀体连通;所述第二外阀体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除尘器、第二内阀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内阀体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除尘器、第二外阀体连通,另一端与真空机构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除尘机构还包括第一维修阀体,所述第一除尘器通过第一维修阀体与料仓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除尘机构还包括第二维修阀体,所述第二除尘器通过第二维修阀体与料仓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外阀体、第二外阀体、第一内阀体、第二内阀体、第一维修阀体和第二维修阀体为蝶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除尘机构还包括第一粉尘检测仪,所述第一除尘器通过第一粉尘检测仪与真空机构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除尘机构还包括第二粉尘检测仪,所述第二除尘器通过第二粉尘检测仪与真空机构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口设有下料阀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真空机构为真空泵。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天禄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天禄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034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
- 下一篇:一种U型卡箍自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