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腔积液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04820.4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6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夏春伟;高健;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春伟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 积液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积液负压引流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有积液箱,所述积液箱一侧固定连接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进气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管,所述第三气管外周面固定设有单向气阀,所述第三气管远离负压泵的一端与积液箱顶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绑带将中空板与患者固定,根据中空板外周面的刻度尺移动移动块,启动负压泵,负压泵工作将患者胸腔内的积液吸入积液箱内,取出密封圈并旋转第二气管,使得第二气管与移动块之间解除固定,同时向右移动左侧的移动板,解除移动块与中空板之间的锁定,定位精准,穿刺针不容易发生偏斜,同时方便对穿刺针进行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积液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积液是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症候。胸膜腔为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一个潜在间隙,正常人胸膜腔内有5~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内每天有500~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任何原因导致胸膜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即可产生胸腔积液。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漏出性胸腔积液和渗出性胸腔积液两类,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胸膜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肿瘤)、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壁层胸膜淋巴回流障碍(如癌性淋巴管阻塞)以及胸部损伤等,均可引起胸腔积液。
现有的胸腔积液引流装置在穿刺过程中没有导向装置,使得穿刺针容易发生偏斜,造成引流不准确,同时不方便更换穿刺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导向不准确,穿刺针容易发生偏斜,同时不方便更换穿刺针的问题提供一种胸腔积液负压引流装置,通过绑带将中空板与患者固定,根据中空板外周面的刻度尺移动移动块,启动负压泵,负压泵工作将患者胸腔内的积液吸入积液箱内,取出密封圈并旋转第二气管,使得第二气管与移动块之间解除固定,同时向右移动左侧的移动板,解除移动块与中空板之间的锁定,定位精准,穿刺针不容易发生偏斜,同时方便对穿刺针进行更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胸腔积液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有积液箱,所述积液箱一侧固定连接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进气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管,所述第三气管外周面固定设有单向气阀,所述第三气管远离负压泵的一端与积液箱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积液箱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管,所述积液箱远离负压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空板,所述中空板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中空板内部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穿刺针,所述第二气管远离积液箱的一端穿过第一滑槽并贯穿移动块顶端,且所述第二气管与第一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气管与移动块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气管与移动块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中空板外周面固定连接有绑带,所述绑带表面固定嵌入安装有松紧带,所述第一气管底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中空板底端设有两个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一端均穿过第一滑槽并延伸入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二滑槽内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其中一个移动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胸腔积液负压引流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移动板之间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中空板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胸腔积液负压引流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积液箱顶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部设有活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胸腔积液负压引流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底板顶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顶端与积液箱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一侧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底板和积液箱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胸腔积液负压引流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积液箱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位于电动推杆和伸缩杆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胸腔积液负压引流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积液箱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斜板,所述出水管设在两个斜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春伟,未经夏春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04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术电锯防溅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人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