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医用防护服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05155.0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4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华;隋晓锋;冯雪凌;郭玉顺;顾钰良;陈晓峰;徐国华;王震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跃纺织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2 | 分类号: | A41D13/12;A41D27/20;A41D27/10;A41D27/00;A41D31/00;A41D31/14;A41D31/26;G09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旭;姚鹏 |
地址: | 22404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医用 防护服 | ||
一种复合医用防护服,其面料为聚四氟乙烯布基面料,聚四氟乙烯布基面料包括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和覆盖在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一面或两面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具有多个微孔,微孔孔径为20‑65nm,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中织有彩色标识带,彩色标识带由彩色聚四氟乙烯长丝或短纤织成。本实用新型通过选用包括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的聚四氟乙烯布基面料,并在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中设置彩色标识带和导电纤维,使得复合医用防护服具有较高强度可重复使用的同时,还具有永久的导电性和易于辨识的特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以及熔喷非织造布的设置则能更有效和更安全地起到防护作用,确保医务人员不会受到病毒及呼吸道感染等的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医用防护服,尤其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布基复合医用防护服,属于医疗防护领域。
背景技术
2020年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等,患者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扩散;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由他人吸入及飞沫沉淀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物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通过飞沫传染的病毒直径一般为70nm-150nm,流感病毒直径为80nm-120nm,SARS病毒直径在70nm-80nm,冠状病毒直径在80nm-150nm,细菌的直径比病毒大,约在500nm-5000nm,由此可见,防护材料的有效孔径应当小于70nm才能实现良好的病毒防护效果。
现有防护服使用材料大多由聚酯、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布基。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的纤维直径为150nm-250nm,其断裂强度标准为50N,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强度明显不够。为了解决一次性防护服牢度问题,医务工作者就穿2-3套防护服,结果是人感到闷热,不透气,“方便”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医用防护服,通过选用包括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的聚四氟乙烯布基面料,并在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中设置彩色标识带和导电纤维,使得复合医用防护服具有较高强度可重复使用的同时,还具有永久的导电性和易于辨识的特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以及熔喷非织造布的设置则能更有效和更安全地起到防护作用,确保医务人员不会受到病毒及呼吸道感染等的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医用防护服,所述复合医用防护服的面料为聚四氟乙烯布基面料,所述聚四氟乙烯布基面料包括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和覆盖在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一面或两面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具有多个微孔,所述微孔孔径为20-65nm,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中织有彩色标识带,所述彩色标识带由彩色聚四氟乙烯长丝或短纤织成。
为了防止医护人员被传染,所述复合医用防护服上设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设置在所述复合医用防护服的袖口处、裤腿口处及腰部,所述松紧带还设置在所述复合医用防护服的手肘处以及膝盖处。
为了方便医护人员携带物品,所述复合医用防护服上设有至少一个裤兜,所述裤兜的面料为聚四氟乙烯布基面料。
为了防止细菌或病毒从缝纫线处进入,所述复合医用防护服的缝纫线处设有防水压条。
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采用纤度为100-350D的本色或彩色聚四氟乙烯长丝织造,或者采用纤度为1.0-3.0D、长度为30-70mm的本色或彩色聚四氟乙烯短纤纯纺织造,或者采用所述本色或彩色聚四氟乙烯短纤与耐高温纤维混纺织造。
为了使复合医用防护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护性,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的经向密度为75-140根/英寸、纬向密度为65-110根/英寸。
为了使复合医用防护服具有永久的抗静电作用,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中设置有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纤维为金属丝、碳纤维丝、石墨长丝或短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跃纺织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跃纺织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051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窄扶手杯托单杆隐藏机构
- 下一篇:一种羽绒服双面切割回收面料及羽绒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