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侧门防撞梁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07021.2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7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楠;蒋兵;王诗虎;王伟民;朱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曹政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门 防撞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侧门防撞梁,具有:后侧门内板;后侧门防撞板,后侧门防撞板共有两根,分别为第一后侧门防撞板和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第一后侧门防撞板的两端分别与后侧门内板的前后两端连接;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第一端与第一后侧门防撞板的中部附近连接,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的第二端与后侧门内板的侧边连接,面受到外力挤压时,整体受力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区域,防撞板与车门内板的搭接设计成大的接触面,减少B柱单位面积的受力,使侧碰时侧面受力更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侧门防撞梁。
背景技术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侧门防撞梁作为安全工况侧面碰撞的结构关键件,影响着侧面碰撞侧门的侵入量。C-NCAP 2018版调整侧碰工况,其中侧碰壁障的覆盖面积更大,后侧门、后轮罩,甚至C柱位置都可能在壁障的撞击范围内。其中后轮罩位置由于空间布置及平台车型等问题,后轮罩位置无法提供较优的方案。因此,考虑调整后侧门防撞梁及搭接方式,形成“车门-C柱-车顶-对撞侧”的传力路径。
更重、离地更高的侧碰壁障Bumper模块无法撞击到门槛且整个前端可变形模块也基本撞不到门槛,导致B柱承受很大压力。侧碰的策略为在加强B柱的基础上,侧门承受的侧碰力能够均匀的作用在A、B、C柱,撞击侧整体向内变形,不出现应力集中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B柱单位面积的受力,使侧碰时侧面受力更均匀的后侧门防撞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侧门防撞梁,具有:
后侧门内板;
后侧门防撞板,所述后侧门防撞板共有两根,分别为第一后侧门防撞板和第二后侧门防撞板;
所述第一后侧门防撞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侧门内板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后侧门防撞板的中部附近连接,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的第二端与后侧门内板的侧边连接。
所述第一后侧门防撞板的两端与所述后侧门内板焊接,第一后侧门防撞板的板身通过粘胶与后侧门内板连接;所述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的第二端与后侧门内板的侧边焊接,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的板身通过粘胶与后侧门内板连接。
所述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后侧门防撞板的中部附近通过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
所述第一后侧门防撞板的长度为996mm,中部宽度为100mm,第一后侧门防撞板的前端的宽度为134mm、后端的宽度为136mm。
所述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的长度为375mm,中部宽度为104mm,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的第二端宽度为136mm。
所述第一后侧门防撞板的横截面为“W”型;所述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的横截面为“C”型。
所述第一后侧门防撞板和第二后侧门防撞板的厚度为1.4mm,屈服强度>1200Mpa。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防撞板与车门内板的搭接设计成大的接触面,减少B柱单位面积的受力,使侧碰时侧面受力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后侧门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侧门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侧门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后侧门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后侧门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07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玻纤管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车的空腔降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