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供热系统改造的便携式供热量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07977.2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7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杰;狄彦强;李颜颐;刘寿松;翁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领航高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5 | 代理人: | 王斌;高利丹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供热 系统 改造 便携式 热量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供热系统改造的便携式供热量测试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箱体模块、远程接收模块、电脑模块,所述箱体模块包括数据采集仪;通过温度传感器,可连续记录检测供热系统供回水温度及室外环境温度,用于计算瞬时供回水温差;通过超声波流量计,可根据现场管径情况配置不同传感器探头,高精度测量热水流量;并且通过数据采集仪,可对检测的温度、流量等参数按要求时间间隔进行采集,数据积分处理模块,可对采集的温度、流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瞬时供热量,通过数据显示单位,可显示系统供回水温度、环境温度、测试时间、水流量、供热量等参数,同时箱体模块可容纳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改造热计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供热系统改造的便携式供热量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集中供暖在系统供热里都是有动力泵的,就是一个很小的供热系统都是有轴流泵的给循环水以动力。在家庭的“土暖气”里,一般是靠自流循环的。暖气片的入口高于加热炉的出水口,加热的热水比较轻就“升”到暖气片里,暖气片里经过热交换后循环水变凉,变的比较重,流回加热炉。
目前,集中供暖已经有较高的普及率,但是许多集中供热系统存在供热不均、供热效率低下等问题,供热系统智慧节能改造势在必行。在供热系统改造过程中,由于供热系统原有热计量器具安装不到位或者精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不能方便有效的判断供热系统存在问题及改造前后供热量变化,也不能为节能改造提供诊断依据。
现有现场供热量测试技术,一种根据需要现场采购安装整体式热计量表,这种计量表仅能现场读取累计热量值且安装复杂,不能匹配不同节能改造现场管径需求,也不利于现场测试的重复便捷使用;另一种是多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管道水流量和温度传感器记录一定时间管道供回水温度,进而根据水流量和温差进行人工折算实际供热量,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也不能方便的读出测试期间连续时间段实时数据。尤其对于水泵变频改造系统,不利于判断系统供回水温度和供热量波动情况,限制了节能改造的进行。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供热系统改造的便携式供热量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供热系统改造的便携式供热量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供热系统改造的便携式供热量测试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箱体模块、远程接收模块、电脑模块,所述箱体模块包括数据采集仪、数据积分处理模块、数据存储单元、物联网模块、数据显示单元和USB数据导出单元,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超声波流量计,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仪相连接,所述超声波流量计与数据采集仪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仪与数据积分处理模块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仪和数据积分处理模块均与数据存储单元相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与物联网模块相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与数据显示单元相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与USB数据导出单元相连接,所述USB数据导出单元与电脑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箱体模块相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与箱体模块相连接,所述物联网模块与远程接收模块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脑模块包括数据库、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单元,所述数据库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显示单元相连接,所述数据库与USB数据导出单元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温度检测单元和温度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与温度数据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温度数据传输单元与数据采集仪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流量计包括流量检测单元和流量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流量检测单元和流量数据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流量数据传输单元与数据采集仪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物联网模块包括数据接收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数据接收单元与数据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与远程接收模块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079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流程混矿加工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冲浪极限风筝存储携带的收纳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