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铸铁件加工用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17050.7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4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胡永超;赵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野金属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B24B41/04;B24B41/06;B24B47/12;B24B47/20;B24B4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合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24 | 代理人: | 王寿刚 |
地址: | 21515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铁件 工用 打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铁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铸铁件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移动座和底座,所述移动座顶部的两侧均通过支架活动套接有移动管,所述移动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六角板一。该铸铁件加工用打磨装置,通过向左或者向右推动移动板可带动六角板二在移动管上移动,从而带动了六角板二上的六个连接杆均沿着与六角板二连接的圆环旋转,再通过六个连接杆分别与六个伸缩杆一之间均利用圆环活动连接,从而带动六个伸缩杆一同时进行延长或者收缩,便于带动伸缩杆一上的打磨石进行向外或者向内移动,从而可以调节打磨石到六角板一之间的距离,使得此装置可对不同内腔直径大小的铸铁件进行打磨,降低了打磨的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铁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铁件加工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铸铁件是用铁水铸造而成的物品统称为铸铁件,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常常会出现气孔、针孔、夹渣、裂纹、凹坑等缺陷。
铸铁件的外观质量指铸件表面粗糙度、表面缺陷、尺寸偏差、形状偏差、重量偏差;主要指铸件的、金相组织以及存在于铸件内部的孔洞、裂纹、夹杂、偏析等情况;因此需要打磨装置对铸铁件进行打磨处理,但是现今对铸铁件圆筒内部的打磨处理效果不佳,由于不同铸铁件的内腔直径大小不一致,就需要不同的打磨装置对铸铁件的内壁进行打磨,从而提高了对不同内腔直径大小的铸铁件打磨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铁件加工用打磨装置,具备对不同内腔直径大小的铸铁件均可进行打磨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铁件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移动座和底座,所述移动座顶部的两侧均通过支架活动套接有移动管,所述移动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六角板一,所述六角板一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一,所述伸缩杆一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打磨石,所述移动管的一侧开设有卡孔,所述移动管的一侧依次活动套接有六角板二和移动板,所述六角板二的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板的一侧,所述六角板二的外侧通过圆环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通过圆环活动连接在伸缩杆一的一侧,所述移动板一侧的上部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腔的顶部通过伸缩杆二固定安装有位于卡孔内腔的卡板,所述伸缩杆二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卡板的顶部和方形槽内腔的顶部。
精选的,所述移动座顶部的前后侧分别活动套接有位于移动管前后侧的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下部通过皮带和皮带轮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的上部均固定套接有散齿轮,所述移动管的一侧设有外螺纹,所述散齿轮的外齿和螺纹相互啮合,所述移动座顶部的后侧通过机架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在其中一个转轴的顶部,所述散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散齿轮的外齿朝向相同。
精选的,所述移动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的一侧上。
精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另一侧的中部和后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操作台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前侧的内腔通过内螺纹与螺栓外侧的螺纹相互啮合,所述螺栓的底部活动套接有位于操作台正上方的固定板。
精选的,所述卡孔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卡孔均匀分布在移动管的一侧。
精选的,所述伸缩杆一、打磨石和连接杆的数量均为六个,六个所述伸缩杆一、六个打磨石和六个连接杆分别均匀分布在六角板一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铸铁件加工用打磨装置,通过向左或者向右推动移动板可带动六角板二在移动管上移动,从而带动了六角板二上的六个连接杆均沿着与六角板二连接的圆环旋转,再通过六个连接杆分别与六个伸缩杆一之间均利用圆环活动连接,从而带动六个伸缩杆一同时进行延长或者收缩,便于带动伸缩杆一上的打磨石进行向外或者向内移动,从而可以调节打磨石到六角板一之间的距离,使得此装置可对不同内腔直径大小的铸铁件进行打磨,降低了打磨的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野金属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南野金属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17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三角焊带的镀锡吹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宽幅网状火灾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