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堆积框体的积木榫接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1416.8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8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雅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雅涵 |
主分类号: | A63H33/08 | 分类号: | A63H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聚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0 | 代理人: | 讷志清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堆积 积木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玩具,提供了一种用于堆积框体的积木榫接单元,包括上平顶、下平底以及柱体,所述上平顶和下平底均是由四根结构相同的框条组成,框条两端的同一侧面均设有凹阶,凹阶底面设有穿孔;所述柱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凸销,凸销上设有凸肋,柱体两端的凸销穿设于上平顶和下平底的穿孔内;通过柱体连接上平顶和下平底,利用框条及柱体进行拼接,孩童在拆装过程中,也可以学到我国传统工艺的榫接概念与构造,借由积木游戏中组装与完成,将我国传统榫接观念再为精进,并且,孩童在积木的游戏过程中,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工艺精神,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玩具,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堆积框体的积木榫接单元。
背景技术
在我国传统技艺中,将两个不同对象,利用本身的形状设计形成榫接而达到结合,此种不使用钉件或胶着剂即能将两个对象在二维空间,配合其他工法的运用及能达成三维结合的工法型态,尤其广泛使用于橱柜桌椅等家具与亭台楼阁,乃至于庙宇等建筑物,也成为我国古代工艺中流传的珍贵文化。
另外,现代积木中许多对象结合,无论塑料制品或是木头制品,为便于使用者快速堆砌迭合,大多采取工榫与母槽进行线性(一维)结合,即利用一对象上的凸柱与另一个对象上相对应的凹槽相互契合,借由插入后形成结合,此种简易结合的稳固性,主要借由凸柱或凹槽间的相对摩擦与阻窒来防止脱落。
虽然也有少数利用我国传统工艺的榫接以及拼图概念的榫接来完成,但是由于传统工艺的榫接以及拼图概念,并非单纯凹凸相嵌即可完成,必须具备有一特殊构造以及操作步骤,否则难以建构。
尤其在积木拼组成一个框体(尤其仿建筑)的架构过程中,若是只以简易凹凸相嵌,很可能在后续的过程难以为继。因此,能提供一种适合培养框体(尤其仿建筑)拼组技能,同时以我国传统榫接观念再为精进,并且,孩童在积木的游戏过程中,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工艺精神,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堆积框体的积木榫接单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堆积框体的积木榫接单元,包括上平顶、下平底以及柱体,所述上平顶和下平底均是由四根结构相同的框条组成,框条两端的同一侧面均设有凹阶,凹阶底面设有穿孔;所述柱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凸销,凸销上设有凸肋,柱体两端的凸销穿设于上平顶和下平底的穿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平顶包括第一框条、第二框条、第三框条和第四框条,所述第一框条、第二框条、第三框条和第四框条的结构相同,上平顶的框条两端的同一侧面均形成一个第一凹阶,且所述第一凹阶底面设有一个第一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平底包括第五框条、第六框条、第七框条和第八框条,所述第五框条、第六框条、第七框条和第八框条的结构相同,下平底的框条两端的同一侧面均形成一个第二凹阶,且所述第二凹阶底面设有一个第二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柱体、第二柱体、第三柱体和第四柱体的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框条、第二框条、第三框条和第四框条装配于同一平面内,组成上平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五框条、第六框条、第七框条和第八框条装配于同一平面内,组成下平底。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平顶和下平底的框条结构相同,框条中段各形成一个第三凹阶,且该第三凹阶底面设有一个第三穿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雅涵,未经杨雅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14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积木仿建筑物门窗单元
- 下一篇:一种烟机用新型油烟分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