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船舶乏汽的凝水增压与除氧集成装置及船舶动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2200.3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23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吕伟剑;柯志武;赵振兴;林原胜;杨小虎;王苇;戴春辉;柯汉兵;廖梦然;劳星胜;魏志国;柳勇;代路;陈朝旭;吴君;冯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H21/38 | 分类号: | B63H2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沈军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船舶 增压 集成 装置 动力 系统 | ||
1.一种基于船舶乏汽的凝水增压与除氧集成装置,包括热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轮驱动装置、凝水增压装置及加热除氧装置;
所述汽轮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凝水增压装置,所述凝水增压装置与所述加热除氧装置设置在所述热阱内;
所述汽轮驱动装置用于基于通入的乏汽驱动所述凝水增压装置运行,使得所述热阱内的冷凝水以预设压力从其凝水出口输出;所述汽轮驱动装置输出的废汽用于通入至所述加热除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船舶乏汽的凝水增压与除氧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驱动装置输出的废汽还用于通入至冷却器,所述冷却器产生的冷凝水通入至所述热阱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船舶乏汽的凝水增压与除氧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驱动装置同轴连接所述凝水增压装置,所述汽轮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热阱的外侧壁上,所述凝水增压装置与所述加热除氧装置设置在所述热阱的底部,所述凝水增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凝水出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船舶乏汽的凝水增压与除氧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驱动装置包括乏汽室与乏汽涡轮,所述乏汽涡轮转动安装于所述乏汽室内,所述乏汽室的侧壁上设有乏汽入口与废汽出口;
所述凝水增压装置包括增压叶轮与冷凝液流道,所述乏汽涡轮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所述增压叶轮,所述增压叶轮置于所述冷凝液流道中,所述冷凝液流道的输入端用于引流所述热阱内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液流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凝水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船舶乏汽的凝水增压与除氧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除氧装置包括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在所述热阱的底部排布呈盘管状,所述曝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曝气微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船舶乏汽的凝水增压与除氧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驱动装置输出的废汽通过第一调节阀通向所述加热除氧装置,并通过第二调节阀通向所述冷却器。
7.一种船舶动力系统,包括:加压泵及加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基于船舶乏汽的凝水增压与除氧集成装置,所述热阱的凝水出口依次连通所述加压泵与所述加热锅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22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线缆连接接头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空列挂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