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异质交通流车速引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3187.3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6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通;马文博;郭魁元;张辉;秦孔建;李韬;张帅;高晋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G08G1/0967;G08G1/16;G08G1/054;G08G1/017;G08G1/01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李彦彦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公路 入口 匝道 异质交 通流 车速 引导 系统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异质交通流车速引导系统,包括:用于获取智能车车辆信息的智能车车载子系统,所述智能车车载子系统安装在智能车上;用于获取网联车车辆信息的网联车车载子系统,所述网联车车载子系统安装在网联车上;用于获取普通车车辆信息的普通车信息采集子系统,所述普通车信息采集子系统安装在路侧;所述智能车车载子系统、网联车车载子系统、普通车信息采集子系统都无线连接路侧速度决策子系统。本发明创造所述的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异质交通流车速引导系统提供了可以快速实现高速公路入口匝道车辆引导的引导系统,针对不同车辆利用不同的子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匝道入口处容易出现车辆阻塞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异质交通流车速引导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处的事故和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同时,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各种不同智能网联程度的车辆将陆续出现在道路交通中,未来将长期存在异质交通流在道路上混行的现象。
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个体车辆的精准控制,从而为速度引导治理交通拥堵提供了契机。速度引导具有兼顾效率和安全、治理效果明显等优点,美国交通部在智能交通发展战略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动态速度协同作为道路网络交通流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异质交通流中实施车速引导成为解决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处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高铁中的闭塞区间控制理论在实时获取列车运行状态的基础上,可以保证列车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机动性,对异质交通流的速度引导具有借鉴意义。智能网联技术可实现个体车辆的微观控制,为闭塞区间理论在入口匝道处速度引导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将闭塞区间理论应用到入口匝道处速度引导成为了一条可行途径。
目前入口匝道的速度引导系统和方法大多集中在智能化程度相同的同质交通流,没有考虑到未来长期会存在智能车、网联车和普通车等异质交通流混行的情况;另一方面,在闭塞理论道路应用方面,目前方法仍停留在单一方法的应用,存在效率较低和鲁棒性较差的缺点,在将固定闭塞和移动闭塞等方法组合进行速度引导方面仍有所欠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异质交通流车速引导系统,以解决目前入口匝道的速度引导系统和方法大多集中在智能化程度相同的同质交通流,没有考虑到未来长期会存在智能车、网联车和普通车等异质交通流混行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异质交通流车速引导系统,包括:
用于获取智能车车辆信息的智能车车载子系统,所述智能车车载子系统安装在智能车上;用于获取网联车车辆信息的网联车车载子系统,所述网联车车载子系统安装在网联车上;用于获取普通车车辆信息的普通车信息采集子系统,所述普通车信息采集子系统安装在路侧;
所述智能车车载子系统、网联车车载子系统、普通车信息采集子系统都无线连接路侧速度决策子系统,所述路侧速度决策子系统依据先后顺序引导车辆,所述路侧决策子系统还连接路侧显示屏显示子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车车载子系统包括车载存储及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与所述车载存储及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车速采集模块、GPS定位模块、语音播报模块、车速信息显示模块、刹车及油门控制模块、转向控制模块、车辆基本信息储存模块;
所述智能车车载子系统通过车载存储及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路侧速度决策子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网联车车载子系统包括车载存储及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与所述车载存储及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车速采集模块、GPS定位模块、车载无线通信模块、车辆基本信息储存模块、车速显示模块和语音播报模块;
所述智能车车载子系统通过车载存储及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路侧速度决策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31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弧玻璃吸吊机用底座
- 下一篇:一种隧道工程施工用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