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5498.3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6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韦兴;陈秉耀;郭谦;苗志明;袁云飞;宋光泽;李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科仪邦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延薇 |
地址: | 10008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椎 融合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脊椎融合器系统包括马蹄形主体、挡块和限位机构;马蹄形主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通过底板相互连接;马蹄形主体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第一侧板的自由端和第二侧板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第一侧板的自由端和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均与挡块连接;限位机构设置在挡块和/或马蹄形主体上,用于限制马蹄形主体脱离挡块。本实用新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通过弹性形变的马蹄形主体与挡块弹性卡接,再利用限位机构防止弹性形变后的马蹄形主体从挡块上脱离,实现了马蹄形主体和挡块两者的稳定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背景技术
脊椎(或者称为“脊柱”)是对人体中椎体的总称,主要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和尾骨1块。
针对脊椎退变、不稳或者坏死等病症时,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椎间融合术,通过在脊椎的椎间盘部位植入脊椎融合器系统以恢复椎间高度,加强脊椎的支撑。
其中,脊椎融合器系统大体上包括相互连接的马蹄形融合器本体和挡块两部分结构,马蹄形融合器本体利于与人体组织融合,而挡块上设置螺纹孔用于固定安装。
现有的脊椎融合器系统中,马蹄形融合器本体和挡块一般通过对应设置的导槽和导轨滑动连接。该结构的脊椎融合器系统方便手术安装,却也带来了安装后稳定性不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其有助于加强融合器本体和挡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其包括马蹄形主体、挡块和限位机构;所述马蹄形主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底板相互连接;所述马蹄形主体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第一侧板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所述第一侧板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均与所述挡块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挡块和/或所述马蹄形主体上,用于限制所述马蹄形主体脱离所述挡块。
上述脊椎融合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马蹄形主体的弹性形变,使得马蹄形主体和挡块之间弹性连接,再利用限位机构防止弹性形变后的马蹄形主体从挡块上脱离,强化了马蹄形主体和挡块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基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基板相互连接;驱动所述第一侧板的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后,所述马蹄形主体能够放入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凸块和凹槽;所述第一侧板上与所述第一端板上对应设置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所述第二侧板上与所述第二端板上对应设置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其技术效果在于:若记载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的距离为A,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者的外沿的距离为B,则B大于A,要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置入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需捏住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得距离B变小直至B小于A。在将马蹄形主体放入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后,马蹄形主体本身具有恢复弹性形变的趋势,迫使第一侧板向外侧弹压第一端板而第二侧板向外弹压第二端板。而此时凸块卡入凹槽中,导致马蹄形主体无法脱离挡块,实现了挡块和马蹄形主体之间的稳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中心医院;北京科仪邦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航天中心医院;北京科仪邦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5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直流电阻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隧道下穿河道的拱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