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出水的下水防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6643.X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4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藜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藜英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道智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6 | 代理人: | 游富英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出水 下水 防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出水的下水防臭器,属于下水器技术领域,包括:下水上盖,其底部设置有供污水流通的引流接头,其一侧设置有侧排水出口;侧排水底盖,与所述下水上盖连接,同时朝侧排水出口方向倾斜,且与侧排水出口连通,所述引流接头的底端以及侧排水底盖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存水区,具有一定冲击力的污水经引流接头、存水区后由侧排水出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优化下水管占用空间,排污快速干净,防臭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水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侧出水的下水防臭器。
背景技术
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中与下水管接头连接的防臭盖,包括连接接头,上盖和下盖,上盖上端延伸设置有能够插设于连接接头下端的第一水路通道,下盖下端延伸设置有与下水管路连接的第二水路通道,第一、二水路通道错开平行设置,处于上、下盖的内部的第一、第二水路通道,在高度上存在部分重合,从而使废水沿S形由第一水路通道流入第二水路通道,形成防臭效果。这种防臭下水方式,排污较慢,冲刷力不够,时间久了,杂质容易在下盖平面聚集,竖直出水,下水管占用空间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1866509.X,申请日:2017年12月2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体化排渣防臭下水器系统,属于下水器技术领域。该申请案公开了一体化排渣防臭下水器系统,包括多通管、O型圈、O型圈固定盖、螺母,多通管由连接管、V形防臭管、弯头管一体化组成,V形防臭管设有排渣口,螺母内嵌套O型圈、O型圈固定盖后和排渣口螺纹固定连接。该申请案为一体化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设置有相应的排渣装置,长时间使用时,排渣装置能够拆卸,去除残渣。但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储水量多,冲刷力受到影响,部件结构较多,加工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下水防臭盖排污慢、冲刷力小下水管占用空间较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侧出水的下水防臭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优化下水管的占用空间,排污快、冲刷力大、冲刷更干净。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侧出水的下水防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上盖,其底部设置有供污水流通的引流接头,其一侧设置有侧排水出口;侧排水底盖,与所述下水上盖连接,同时朝侧排水出口方向倾斜,且与侧排水出口连通,所述引流接头的底端以及侧排水底盖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存水区,具有一定冲击力的污水经引流接头、存水区后由侧排水出口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侧排水底盖与引流接头在高度上的重合值为h,且h>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存水区为三角存水区,且所述三角存水区的最大深度H≤引流接头内径d。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侧排水底盖朝所述侧排水出口方向的倾斜角度为a,30°<a<70°。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引流接头、侧排水出口与下水上盖整体注塑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引流接头的侧壁连通有溢流接口,所述溢流接口与下水上盖整体注塑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侧排水出口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水上盖底部两侧斜向下延伸有与侧排水底盖螺纹连接的管状接头。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现有垂直向下的出水模式改进为侧出水模式,与侧排水出口连接的下水管从垂直向下设置改进为侧向设置,优化了下水管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污水直接冲击侧排水底盖,排污时间和效率明显优于现有防臭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藜英,未经陈藜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6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热能回收装置的加热炉
- 下一篇:一种粪口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