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石解析气储集罐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32599.3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0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仰云峰;张焕旭;朱地;徐志尧;李行;刘敢强;秦凤强;郭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冠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7/14 | 分类号: | G01N7/14;F17C3/00;F17C13/00;F17C13/02;F17C1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晓月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石 解析 气储集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石解析气储集罐,包括第一储集罐体、第二储集罐体、开口、盖体、取样垫、隔板、孔洞和液体,第一储集罐体的底部和第二储集罐体的底部相通设置,开口设置在第一储集罐体的顶部并使岩石解析气储集罐与大气相通,盖体设置在第二储集罐体的顶部,取样垫密封设置在盖体上,隔板位于第二储集罐体的下部且高于第一储集罐体和第二储集罐体连接处设置,孔洞设置在隔板上,液体位于第一储集罐体和第二储集罐体内,岩石解析气不溶于液体。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水法收集从岩石中释放出来的解析气,消除了罐体内空余体积的影响,不仅可准确定量岩石释放的气体体积,而且能够分析不同时刻瞬时解析气的组成特征,广泛用于油气勘探现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岩石解析气储集罐。
背景技术
非常规油气资源不仅是当前世界能源领域关注的重点,而且是当前世界各国大力投入勘探的新兴方向。非常规油气,即致密砂岩和页岩油气,以低孔低渗为主要特征。致密岩石中的纳米级孔隙导致其渗透率极低,使得气体非常缓慢地从岩石中释放出来。因此,致密岩石从地下取到地面之后仍然含有大量的天然气,可为油气评价提供宝贵的地质信息。比如,根据从页岩中解析出来的气体总量可推测原地含气量,页岩解析气的同位素能指示储层物性差异,不同时刻解析气同位素组成能判识地质甜点,等等。传统上,收集解析气的装置为普通广口塑料罐,岩石(或岩屑)样品浸入含水的罐中,密封罐口倒置,不同时间取罐顶气分析,获得所需地质信息。随着罐体中解析气含量越来越多,压力会越来越大,抑制岩石进一步解析,累积效应叠加之下,导致不同时间的地质信息趋于一致,不能准确反映解析气特征随时间的演化。另外,初始罐顶气为空气,对解析气存在稀释作用,对于解析气体积较小的样品,可能造成分析困难。另一方面,也无法准确计量岩石的解析气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岩石解析气储集罐,能够用于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领域中岩石释放气体的收集与储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岩石解析气储集罐,包括第一储集罐体、第二储集罐体、开口、盖体、取样垫、隔板、孔洞和液体,所述第一储集罐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储集罐体的底部相通设置,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储集罐体的顶部并使所述岩石解析气储集罐与大气相通,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储集罐体的顶部,所述取样垫密封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二储集罐体的下部且高于所述第一储集罐体和所述第二储集罐体连接处设置,所述孔洞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液体位于所述第一储集罐体和所述第二储集罐体内,岩石解析气不溶于所述液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岩石解析气储集罐为透明塑料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集罐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储集罐体是一体成型设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集罐体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二储集罐体的竖截面为梯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集罐体围绕所述第二储集罐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集罐体高于所述第二储集罐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集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储集罐体顶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对应的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储集罐体一体成型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液体为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岩石解析气储集罐,采用排水法收集从岩石中释放出来的解析气,消除了罐体内空余体积的影响,不仅可准确定量岩石释放的气体体积,而且能够分析不同时刻瞬时解析气的组成特征,广泛用于油气勘探现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冠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冠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25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