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A2/O生物反应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32713.2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2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黄鹤;张华伟;贾建青;魏欣;陈建;罗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陈懿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a2 生物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功能A2/O生物反应池,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井、厌氧区、缺氧、好氧区、内回流区、外回流污泥渠;所述厌氧区与好氧区之间设有连通管道,所述好氧区末端设有污泥内回流泵组,所述污泥内回流泵组出口端位于内回流区,所述污泥内回流泵组入口端位于好氧区;所述内回流区与缺氧区之间设有过水孔,所述各装置之间还设有多个闸门。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闸门的开关来实现生物池运行模式的快速切换,适应不同季节污水水质变化,有极强的脱氮除磷效果针对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模式工程投资费用低,运行模式灵活易变,节省运行费用,保证出水稳定达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A2/O生物反应池。
背景技术
A2/O工艺(AAO工艺、AAO法),是一种国内最常用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作用,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A2/O工艺的特点是把除磷、脱氮和降解有机物三个生物过程结合起来,在厌氧和缺氧段为除磷和脱氮提供各自不同的反应条件,在最后的好氧段为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提供了共同的反应条件。但脱氮和除磷对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脱氮要求有机负荷较低,污泥龄较长,而除磷要求有机负荷较高,污泥龄较短,往往很难权衡。目前国内设计的A2/O生物池设计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常规A2/O工艺,第二种是倒置式A2/O工艺。
常规A2/O工艺的污水依次进入厌氧——缺氧——好氧,回流污泥回流到厌氧区,与污水在厌氧池完全混合,经一定时间的厌氧分解,去除部分BOD,使部分含氮化合物转化成N2(反硝化作用)而释放,回流污泥中的聚磷微生物(聚磷菌等)释放出磷,满足细菌对磷的需求。然后污水流入缺氧池,池中的反硝化细菌以污水中未分解的含碳有机物为碳源,将好氧池内通过内循环回流进来的硝酸根还原为N2而释放。接下来污水流入好氧池,水中的NH3-N(氨氮)进行硝化反应生成硝酸根,同时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供给吸磷微生物以能量,微生物从水中吸收磷,磷进入细胞组织,富集在微生物内,经沉淀分离后以富磷污泥的形式从系统中排出。常规A2/O工艺来水先进入厌氧区,有机物充足,除磷效果较好,但缺氧池会存在有机物不足,总氮去除效果受限,特别是冬季低温微生物活性下降,总氮去除率下降较大,往往需要补充碳源才能保证出水TN达标,运行费用较高。
第二种倒置式A2/O工艺与常规A2/O处理工艺最主要的区别是互换了厌、缺氧段的位置。污水依次进入缺氧——厌氧——好氧,回流污泥回流到缺氧区,与污水在缺氧池完全混合,反硝化细菌以污水中未分解的含碳有机物为碳源,将好氧池内通过内循环回流进来的硝酸根还原为N2而释放。倒置式A2/O工艺解决了后置缺氧区碳源不足,脱氮效果较差的问题。但倒置式A2/O工艺由于内、外回流均经厌氧区,相对降低了厌氧区的实际停留时间,对总磷的生物去除效果差,需要增加除磷剂的投加量。
然而城市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洗涤用水增多,洗涤剂含量倍增,进水总磷含量高,冬季水量小,污水总氮含量高。目前国内常用的两种处理工艺都无法调整进水顺序,运行模式单一,或偏重于脱氮,或偏重于除磷,都无法随着季节和水质变化,灵活地调整运行模式,改变脱氮除磷的优先顺序,单一的运行模式在日趋严格的环保排放压力下对污水厂的达标排放造成了很大不便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A2/O生物反应池,克服了目前A2/O生物反应池运行模式单一,不能灵活调整脱氮除磷模式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A2/O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井、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内回流区、外回流污泥渠;
所述厌氧区与好氧区之间设有连通管道;
所述好氧区末端设有污泥内回流泵组,所述污泥内回流泵组出口端位于内回流区,所述污泥内回流泵组入口端位于好氧区;
所述内回流区与缺氧区之间设有过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2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式发电装置
- 下一篇:低温等离子食物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