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自动驾驶辅助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36041.2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3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特普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线 自动 驾驶 辅助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自动驾驶辅助控制装置,包括工作杆、伸缩杆、减震弹簧、固定板、信号输出端、安装块、红外线发射器和激光测距仪,所述伸缩杆设于工作杆中部,所述减震弹簧一端固定于工作杆上侧,另一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安装块固定于工作杆下侧两端,且所述安装块有一斜坡面,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激光测距仪固定于安装块斜坡面,以解决现有的监测和识别大都是针对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和道路边缘,但对于前方道路状况无法很好监测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外线自动驾驶辅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前全球汽车与交通出行领域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已成为各国争抢的战略制高点。汽车自动驾驶离不开监测识别装置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识别,现有的监测和识别大都是针对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和道路边缘,但对于前方道路状况无法很好的识别,不适用于路况较差的道路,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红外线自动驾驶辅助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自动驾驶辅助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线自动驾驶辅助控制装置,包括包括工作杆、伸缩杆、减震弹簧、固定板、信号输出端、安装块、红外线发射器和激光测距仪,所述伸缩杆设于工作杆中部,所述减震弹簧一端固定于工作杆上侧,另一端固定有固定板,通过减震弹簧固定工作杆,从而使得在汽车运行时可以减轻颠簸从而保护工作杆,所述安装块固定于工作杆下侧两端,且所述安装块一斜坡面,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激光测距仪固定于安装块斜坡面。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伸长杆和收纳杆,所述收纳杆为中空的圆柱体,且在两侧开有滑动槽,所述伸长杆顶端两侧设有滑动件,可通过伸长杆与收纳杆之间的配合使用达到对于工作杆的伸长与缩短,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所有车型的轮胎间距。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开有穿孔,可通过螺钉固定于汽车底盘前轮前侧,进而通过减震弹簧固定工作杆。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为三角柱体,使得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激光测距仪可面对汽车前轮前方的道路进行监测。
优选的,所述信号输出端固定于工作杆上侧一端,可预防汽车运行时雨水和泥土对于传输端的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汽车行驶于路况较差的道路时对于汽车轮胎前方道路监测,设有减震弹簧,可在汽车运行时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而提高监测精度,且设有伸缩杆,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所有车型的不同前轮间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伸缩杆放大图;
图3为减震弹簧放大图;
图中:1-工作杆;2-伸缩杆;3-减震弹簧;4-固定板;5-信号输出端; 6-安装块;7-红外线发射器;8-激光测距仪;9-伸长杆;10-收纳杆;11-滑动槽;12-滑动件;13-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特普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特普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60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