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XGSPON的突发跨阻放大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37157.8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4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邓青;张浩;施家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美辰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H03F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xgspon 突发 放大器 电路 | ||
本技术公开了应用于XGSPON的突发跨阻放大器电路,包括突发缓冲器电路,突发缓冲器电路包括第一射级跟随器、第二射级跟随器、RC滤波网络和基极电流抵消电路;第一射级跟随器包括恒流源I1和三极管Q1;第二射级跟随器包括恒流源I2和三极管Q2;RC滤波网络包括电阻R1、电阻R2、受控开关TG1和电容C1;电阻R1同时与电阻R2和受控开关TG1连接,电阻R2和受控开关TG1同时与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和基极电流抵消电路连接。本技术凭借复位信号控制的直流工作点建立网络和射级跟随器的基极电流抵消电路,能够在XGPSON系统信号突发时,保证链路工作点快速建立和灵敏度指标。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XGSPON的突发跨阻放大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范围内宽带接入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百兆宽带逐步成为标配,已有的PON(无源光网络)技术标准在带宽需求、业务支撑能力以及接入节点设备和配套设备的性能提升等方面面临新的升级需求。PON下行采用TDM广播方式、上行采用时分多址方式。这种工作模式也就决定了PON下行方向的收发电路(包括OLT端的发射机和ONU端的接收机)工作于连续模式;而上行方向的收发电路(包括ONU端的发射机和OLT端的接收机)则工作于突发模式。相对于连续模式,XGSPON OLT端的突发光收发器芯片,尤其是其中的跨阻放大器(TIA),则技术门槛较高,突发信号数据包之间的保护时间更短,且用来进行电平恢复和时钟恢复的前导序列也更短,使得它对XGSPON突发收发器芯片的性能要求更为苛刻。
发明内容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XGSPON的突发跨阻放大器电路,本应用于XGSPON的突发跨阻放大器电路凭借复位信号控制的直流工作点建立网络和射级跟随器的基极电流抵消电路,能够在XGPSON系统信号突发时,保证链路工作点快速建立和灵敏度指标,将显著的提高芯片的安全性和信号传输质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应用于XGSPON的突发跨阻放大器电路,包括突发缓冲器电路,所述突发缓冲器电路包括第一射级跟随器、第二射级跟随器、RC滤波网络和基极电流抵消电路;
所述第一射级跟随器包括恒流源I1和三极管Q1;
所述第二射级跟随器包括恒流源I2和三极管Q2;
所述RC滤波网络包括电阻R1、电阻R2、受控开关TG1和电容C1;
所述恒流源I1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地线,所述电阻R1的一端同时与电阻R2和受控开关TG1连接,所述电阻R2和受控开关TG1同时与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和基极电流抵消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地线,所述恒流源I2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地线;
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互连接,且三极管Q1的基极作为突发缓冲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作为突发缓冲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作为突发缓冲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受控开关TG1的一端用于连接复位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美辰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美辰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7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突发跨阻放大器的自动增益调节电路
- 下一篇:一种拼接式太阳能电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