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底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1284.5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2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轩睿;郑桂友;王猛;梁震;梁文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6 | 分类号: | E02D27/46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底 供热 管道 敷设 基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底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基础,在河床(10)下方开设沟槽,所述沟槽底部为平整基底,沟槽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回填土垫层(9)、浆砌片石护砌层(7)、干砌块石层(6)、第二混凝土层(5)、砂垫层(3)和第一混凝土层(1),所述砂垫层中布置供热管道。该基础结构采用模块化分层形式,使河道下供热管道得到有效保护,还可大幅缩短河底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工期,不仅确保供热管线能满足供热需求,还不影响城市美观,同时施工便捷、无需做支架、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河底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基础。
背景技术
供热管道,是指从锅炉房、直燃机房、供热中心等热源厂出发,通往城市各换热站或用热终端的专用压力管道,是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之一,是维护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
新建供热管道,会遇到管道后敷设于河道内情况,此种工程条件下,河道内滩涂下存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施工难度大,管道覆土深度较浅,河流冲刷可能会破坏管道,不仅施工过程中压实度难以满足,而且供热管道易被损坏,且施工方法和降水措施不得当,将大幅度增加工程投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底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基础;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热管道不安全的基础结构,一方面防止千年一遇的洪水来临时沟底混浆、塌方,严重时漂管和管道泄漏;另一方面,避免管基受到扰动,承载力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河底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基础,河床10下方开设沟槽,沟槽底部为平整基底,沟槽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回填土垫层9、浆砌片石护砌层7、干砌块石层6、第二混凝土层5、砂垫层3和第一混凝土层1,所述砂垫层中布置供热管道。
进一步改进,所述供热管道包括供热管道工作管4,供热管道工作管4外设有管道保温层2。
进一步改进,所述砂垫层3包括细砂垫层和中砂垫层,所述细砂垫层位于供热管道底部以下,所述中砂垫层位于供热管道周边及管道顶标高以上。
进一步改进,细砂层厚度为200mm,中砂垫层厚度为400mm。
进一步改进,所述砂垫层还包括三七灰土层,所述三七灰土层位于细砂垫层下,三七灰土层厚度为300mm。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混凝土层5厚度为300mm。
进一步改进,所述干砌块石层6厚度为800mm。
进一步改进,所述浆砌片石护砌层7厚度为500mm。
进一步改进,所述浆砌片石护砌层7上设有警示标志带。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厚度为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底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基础,该基础结构采用模块化分层形式,使河道下供热管道得到有效保护,还可大幅缩短河底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工期,不仅确保供热管线能满足供热需求,还不影响城市美观,同时施工便捷、无需做支架、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河底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基础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底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基础,河床10下方开设沟槽,沟槽底部为平整基底,沟槽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回填土垫层9、浆砌片石护砌层7、干砌块石层6、第二混凝土层5、砂垫层3和第一混凝土层 1,所述砂垫层中布置供热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12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拣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内衬修复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