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汽管道腐蚀损伤抑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3825.8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3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劳星胜;王苇;柳勇;赵振兴;李勇全;柯汉兵;戴春辉;姚世卫;代路;吴君;吕伟剑;马灿;廖梦然;杨小虎;李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4;G01N21/95;G01D5/353;F17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吕伟盼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管道 腐蚀 损伤 抑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管道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腐蚀损伤抑制装置,包括腐蚀损伤检测机构和控制器,所述腐蚀损伤检测机构包括腐蚀损伤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所述腐蚀损伤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蒸汽管道,所述信号处理器电连接于所述腐蚀损伤传感器;所述信号处理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功率调节器。该蒸汽管道腐蚀损伤抑制装置可以实现对蒸汽管道腐蚀损伤的抑制处理,达到提高蒸汽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管道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管道腐蚀损伤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蒸汽发生器主要是按照燃料分类的,可分为电蒸汽发生器、燃油蒸汽发生器、燃气蒸汽发生器、核动力蒸汽发生器等。在热力系统中,水进入蒸汽发生器吸收热量,变成蒸汽;蒸汽进入汽轮机,经汽轮机作功后的蒸汽被冷凝成水;水经过冷凝器和给水泵等设备后再进入蒸汽发生器。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水和蒸汽作为热力设备中的流动介质,都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但二者的形态不同。水是液态,成为溶剂,蒸汽是汽态,称为溶解气体。有些盐分可以溶解在水中,也可以溶解在蒸汽中,但是溶解度不同。
由于给水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杂质,因而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的蒸汽会携带有气体杂质,同时在输送过程中也会溶入一定量的杂质气体,导致杂质沉积在蒸汽流通管道,腐蚀管道。目前,现有的研究中多集中化学水处理方面,主要是针对腐蚀的预防和破损后处理,对管道腐蚀损伤发展的实时抑制技术研究还处于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管道腐蚀损伤抑制装置,用以解决如何对蒸汽管道的腐蚀损伤发展进行有效抑制的问题,以提高蒸汽管道的运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管道腐蚀损伤抑制装置,包括腐蚀损伤检测机构和控制器,所述腐蚀损伤检测机构包括腐蚀损伤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所述腐蚀损伤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蒸汽管道,所述信号处理器电连接于所述腐蚀损伤传感器;所述信号处理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功率调节器。
其中,所述腐蚀损伤传感器为导波传感器,所述信号处理器为导波检测仪,所述导波检测仪用于发出激励信号,并通过所述导波传感器在所述蒸汽管道上激励出超声导波;所述导波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超声导波在腐蚀损伤处反射生成的回波信号,并将所述回波信号发送至所述导波检测仪;所述导波检测仪基于所述回波信号得到所述蒸汽管道上的腐蚀损伤尺寸值,并将所述腐蚀损伤尺寸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导波传感器包括绕设于所述蒸汽管道的发射线圈绕组和接收线圈绕组,所述导波检测仪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以及处理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发射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发射线圈绕组的输入端,以通过所述发射线圈绕组在所述蒸汽管道上激励出超声导波;
所述接收线圈绕组的输出端、所述接收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和所述控制器依次相连,以将所述回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腐蚀损伤传感器为光纤光栅传感器,所述信号处理器为光信号调解器;所述光信号调解器用于发出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经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反射传回所述光信号调解器,所述光信号调解器基于反射的光信号得到所述蒸汽管道上的腐蚀损伤尺寸值,将检测的腐蚀损伤尺寸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其中,多个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间隔地分布于同一光纤上,所述光信号调解器包括宽带光源、耦合器和解调模块,所述宽带光源、所述耦合器和多个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依次相连,所述解调模块与所述耦合器相连;所述宽带光源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解调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38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工程用切割机
- 下一篇:一种焦化废水回用于钢渣热闷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