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及含其的车站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4130.1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3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傅萃清;姚新春;袁晓萍;刘一帆;李彦;陈兵;李棚棚;宋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43006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工程 预留 规模 主线 支线 接轨 构造 车站 | ||
1.一种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岛一侧式站台即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第一主线轨道、第二主线轨道;
所述侧式站台、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岛式站台、第二主线轨道依次平行设置,即形成所述岛式站台位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和第二主线轨道之间、所述第一主线轨道位于所述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之间的结构形式,但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只供所述岛式站台使用、不供侧式站台使用;
还包括第一渡线轨道和第二渡线轨道;所述第一渡线轨道和所述第二渡线轨道位于所述岛式站台的纵向两侧;所述第一渡线轨道一端通过第一道岔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连接,另一端预留第二道岔;所述第二渡线轨道一端通过第三道岔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连接,另一端预留第四道岔;在站台纵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道岔相对远离所述岛式站台、所述第二道岔相对接近所述岛式站台;在站台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道岔相对远离所述侧式站台、所述第二道岔相对接近所述侧式站台;且所述第二道岔在车站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侧式站台之外,在车站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岛式站台与侧式站台之间;在站台纵向方向上,所述第三道岔相对接近所述岛式站台、所述第四道岔相对远离所述岛式站台;在站台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三道岔相对接近所述岛式站台、所述第四道岔相对远离所述岛式站台;
还包括第一预留支线轨道、第二预留支线轨道;
所述第一预留支线轨道包括前后两连的第一预留支线轨道站台段和第一预留支线轨道过渡段;所述第二预留支线轨道包括前后两连的第二预留支线轨道站台段和第二预留支线轨道过渡段;
所述第一预留支线轨道站台段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线轨道与所述侧式站台之间,只供所述侧式站台使用;所述第一预留支线轨道站台段通过所述第二道岔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连接;
所述第二预留支线轨道站台段设置在所述第二主线轨道横向远离所述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的外侧;所述第二预留支线轨道站台段通过所述第四道岔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连接,在通过第二渡线轨道接轨第二主线轨道之前,均不供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留支线轨道站台段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和所述侧式站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留支线轨道站台段在所述第二道岔前方还延伸有安全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线的末端设置有车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留支线轨道站台段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和所述岛式站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留支线轨道过渡段与所述第二预留支线轨道过渡段具有部分平行段轨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留支线轨道过渡段不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第二主线轨道任意之一立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留支线轨道过渡段分别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第二主线轨道立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留支线轨道过渡段分别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第二主线轨道垂直立交。
10.一种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减少工程预留规模的主线、支线接轨构造,且该车站为地铁车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41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石墨烯复合薄膜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防滴漏的灌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