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质环境勘测的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4867.3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8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喆;卢丽;马俊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 代理人: | 孙梦娅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质 环境 勘测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质环境勘测的采集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连板,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中央处焊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螺纹壳,所述螺纹壳的顶部与第一连板的下表面焊接,所述螺纹壳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使筒体在取样的过程中更稳定,可以在取土时保证采集装置稳定的状态,减少取土过程中采集装置受到的晃动影响,使土样取出更方便,土样取出时更完整,使勘测效果较好,结构简单合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地质环境勘测的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拓新视野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不断地向外拓展视野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对未知区域的探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些探索首先都是依靠地质环境勘测的帮助人们进行初步的分析,对地质环境的分析就需要对土样进行采集,并进行分析,以方便对探索区域的进一步了解并作出相应对策。
中国公开授权发明:CN209470911U公开了一种方便钻取土壤的地质勘测用采集装置,其通过所述转杆的顶部贯穿安装盒并固定连接有伞齿轮二,所述伞齿轮二的外表面与伞齿轮一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所述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上靠近其底部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紧密配合解决了在实际使用中现有装置不能更好地钻取和采集土壤的问题;然而此装置不能在取土时保证采集装置稳定的状态,会使取土过程受到晃动的影响,使土样取出不完整,影响勘测的效果,为此,提出一种用于地质环境勘测的采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质环境勘测的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质环境勘测的采集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连板,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中央处焊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螺纹壳,所述螺纹壳的顶部与第一连板的下表面焊接,所述螺纹壳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贯穿固定底座,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焊接有筒体,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焊接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与筒体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管体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珠。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中央处焊接有壳体,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贯穿壳体,所述第二连杆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的外侧壁与第一伞齿轮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杆体远离第二伞齿轮的一端焊接有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壁均焊接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滚珠。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取样口,所述筒体的外侧壁铰接有盖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壁均焊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支撑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四固定块,两个所述第四固定块的内侧壁均铰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支撑腿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五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五固定块的内侧壁均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的内侧壁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48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外墙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三轮车用带GPS定位的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