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7271.9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9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湘君;樊钊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湘君 |
主分类号: | A61J19/00 | 分类号: | A61J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劳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临床 呕吐物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包括底座、呕吐物收集缸和收集筒,所述呕吐物收集缸的顶部安装有凸板,所述收集筒的底部开设有插槽,所述凸板位于插槽的内部,所述插槽的内侧壁活动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内侧与呕吐物收集缸的外侧上端抵触,所述压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耳板,所述收集筒的外侧底部安装有第二耳板。该消化内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通过在插槽的内侧设置有压板,达到了对呕吐物收集缸的顶部进行限位固定的目的,方便了呕吐物收集缸和收集筒之间的安装和拆卸,通过在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避免出现收集装置与外界物体碰撞而出现倾倒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内科护理中常常遇到患者呕吐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患有消化内科疾患的病人,呕吐是较为常见的现象,病人在呕吐时,医护人员或家属往往采用塑料袋、痰盂或塑料桶盛接,其不足之处在于,如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接呕吐物由于撑开不及时,或一次性塑料方便袋大小不一容易吐到袋外或地上,也有可能吐到护理人员的手上,给清扫带来极大不便,影响了医院的环境卫生,而且在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时,呕吐完后,一不小心容易撕裂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这样容易污染衣物,同样也影响环境卫生,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负担,对于使用痰盂或塑料桶,在清洗时较为麻烦,尤其在夏天,气温较高,呕吐物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医护人员在清洗痰盂或塑料桶时,往往难以忍受难闻的气味,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强度,而且,如果遇到有传染病史的病人,医护人员在清理时,还容易引起病菌传播。
中国已授权实用新型公开(公告)号:CN209734566U中公开的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该消化内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通过在收集筒的底部设置有呕吐物收集缸,达到了对呕吐物进行收集的目的,但是实际中,在拆卸时,由于收集筒和呕吐物收集缸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需要对其中一个结构进行固定,然后旋转另一个结构,拆卸起来十分不便,并且由于该消化内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的重量较轻,在与其他物体碰撞时容易发生倾倒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消化内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实际中在拆卸时,由于收集筒和呕吐物收集缸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需要对其中一个结构进行固定,然后旋转另一个结构,拆卸起来十分不便,并且在与其他物体碰撞时容易发生倾倒现象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包括底座、呕吐物收集缸和收集筒,所述呕吐物收集缸的顶部安装有凸板,所述收集筒的底部开设有插槽,所述凸板位于插槽的内部,所述插槽的内侧壁活动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内侧与呕吐物收集缸的外侧上端抵触,所述压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耳板,所述收集筒的外侧底部安装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的内部插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一端贯穿第一耳板,所述螺纹柱的后侧安装有拉环,所述收集筒的内侧壁安装有连接板,所述收集筒的内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紫外线灯和玻璃,所述收集筒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把手,所述收集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顶部前端安装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顶盖的底部前端固定,所述收集筒的外侧安装有水箱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内部开设有配电槽,所述第二把手的外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水箱的内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收集筒的外侧并安装有喷水球,所述水箱的左侧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水箱的顶部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顶部安装有鼓气球,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呕吐物收集缸的底部位于安装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端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喷水球的外侧开设有均匀设置的多个喷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湘君,未经朱湘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72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洁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