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8126.2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2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贾新华;李常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新华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2/64;E04C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凹槽 预制 骨料 填充 大墙 组装 框架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框架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包括第一轻质墙板,所述第一轻质墙板的内部设置有陶粒层,所述陶粒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泡混凝土层,所述第一轻质墙板的一侧开设有预制槽,所述预制槽的内部插接有锚柱,所述预制槽的内部卡接有连接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轻质墙板、陶粒层、发泡混凝土层、柱模块和第二轻质墙板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墙板结构快速建造施工,解决了现有的现浇墙板施工速度慢工期长的情况;通过第一轻质墙板、预制槽、锚柱、连接块、预制孔和柱模块的配合设置,能够大大提高轻质墙板整体结构的强度,解决了现有的轻质墙板强度不够高承载力差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框架结构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主要的建筑物结构体系为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针对框架结构,目前,常见的类似框架结构体系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现浇形式,一种采用装配式,装配式的预制结构中梁柱采用先张或后张预应力技术、楼板采用预应力叠合板或预应力空心板、墙板采用外挂板或者梁下墙而形成结构体系。对于上述的框架结构体系,现在常采用钢筋绑扎然后现浇混凝土的方法。
现有的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的缺点是:
1、现有的墙板结构大部分为现浇形式,施工速度慢,工期长;
2、现有的轻质墙体在质量上存在缺陷,承载力不够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包括第一轻质墙板,所述第一轻质墙板的内部设置有陶粒层,所述陶粒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泡混凝土层,所述第一轻质墙板的一侧开设有预制槽,所述预制槽的内部插接有锚柱,所述预制槽的内部卡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预制孔,所述连接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柱模块,所述柱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轻质墙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轻质墙板的高度为三米,所述第一轻质墙板与第二轻质墙板的结构相同。
可选的,所述陶粒层的厚度与发泡混凝土层的厚度相同,所述发泡混凝土层固定连接在陶粒层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预制槽与连接块相适配,所述锚柱的直径小于预制孔的直径,所述锚柱与预制孔之间设置有浇筑混凝土。
可选的,所述预制孔开设在连接块一侧的中部,所述预制孔贯穿连接块。
可选的,所述柱模块通过水泥与第一轻质墙板和第二轻质墙板固定连接,所述柱模块的内部设置有高强度混凝土和钢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结构,通过在第一轻质墙板的内部设置有陶粒层,陶粒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泡混凝土层,第一轻质墙板为预制构件,并且内部为陶粒和发泡混凝土结构,质地轻,具有保温、隔热的特性,第一轻质墙板可整体直接就位,施工速度快,并在第一轻质墙板的一侧连接柱模块,再连接第二轻质墙板,即可完成墙板的整体施工,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通过第一轻质墙板、陶粒层、发泡混凝土层、柱模块和第二轻质墙板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墙板结构快速建造施工,解决了现有的现浇墙板施工速度慢工期长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新华,未经贾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81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肝胆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频喷射呼吸机联合麻醉机通气诊查多功能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