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喷射呼吸机联合麻醉机通气诊查多功能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8206.8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4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良;单立刚;吕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建良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王静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喷射 呼吸 联合 麻醉 通气 诊查 多功能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频喷射呼吸机联合麻醉机通气诊查多功能接头,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包括主检查管道,主检查管道上连有辅助检查管道、麻醉机连接管道及高频喷射通气管道,主检查管道下端与人工通气道连接,上端设置三重防漏结构,辅助检查管道远离主检查管道的一端设置三重防漏结构,麻醉机连接管道上设二氧化碳检测口,麻醉机连接管道远离主检查管道的一端与麻醉机连接,高频喷射通气管道位于辅助检查管道的下方,高频喷射通气管道远离主检查管道的一端与高频喷射呼吸机连接,将高频喷射呼吸机和麻醉机的技术优势结合,有效解决呼吸回路的漏气问题,变开放气道为密闭回路,使气体泄露至诊查操作间的量大为减少,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频喷射呼吸机联合麻醉机通气诊查多功能接头。
背景技术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诊查需要由麻醉医生注射静脉麻醉药,接受检查者达到一定麻醉深度后置入人工通气道,如喉罩、气管导管,人工通气道外接口连接麻醉机或高频喷射呼吸机。人工通气道外接口部的连接部件,需同时满足连接麻醉机或高频喷射通气机保障持续通气,又要提供一个诊查口供呼吸内镜医生操作纤维支气管镜使用。尽管市场上有带操作口的硅胶诊查接头,但针对同一病例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常需更换不同外径的纤维支气管镜,以达到不同的检查、诊断、治疗目的,而操作口的硅胶孔径是固定的,细纤维支气管镜易漏气,粗纤维支气管镜进出气道操作阻力大。
目前,麻醉医生进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麻醉,对气道管理常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气管插管,另一种是置入喉罩;呼吸通气模式两种:一种是麻醉机正压通气,其好处是可有效处理病人端呼出的含高浓度二氧化碳及病原菌微生物的气流,弊端是细纤维支气管镜诊查接头漏气影响通气效率,从而影响麻醉医生对呼吸效果的评价,无法合理调整呼吸参数,而粗纤维支气管镜进出阻力大,影响操作者的体验,久而久之对纤维支气管镜损伤很大;另一种是高频喷射呼吸机喷射通气,其好处是气道为开放性,对诊查接头的密闭程度要求不高,纤维支气管镜诊查操作者操作满意度高;弊端是气道的开放性造成呼气相,自病患肺部呼出的含气溶胶、飞沫等随气流未经有效处理即排放至气道外的空气中,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病患患有某些高危的、可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极易造成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继而造成院内发生聚集性感染事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频喷射呼吸机联合麻醉机通气诊查多功能接头,将高频喷射呼吸机和麻醉机的技术优势结合,有效解决呼吸回路的漏气问题,变开放气道为密闭回路气道,使气体泄露至诊查操作间的量大为减少,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
一种高频喷射呼吸机联合麻醉机通气诊查多功能接头,包括主检查管道,所述主检查管道上连有辅助检查管道、麻醉机连接管道及高频喷射通气管道三个支管,所述主检查管道的下端与人工通气道连接,上端设置三重防漏结构,所述辅助检查管道远离主检查管道的一端也设置三重防漏结构,所述麻醉机连接管道远离主检查管道的一端与麻醉机连接,所述高频喷射通气管道位于辅助检查管道的下方,所述高频喷射通气管道远离主检查管道的一端与高频喷射呼吸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三重防漏结构包括封堵探条和三层间隔设置的防漏膜,所述防漏膜为圆内凹形,且中心位置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向内凸起呈乳头状,所述突出部的中心位置设有切口,所述切口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检查或封堵探条插入封堵。
优选地,所述防漏膜的材质为天然乳胶、丁腈胶或聚氨酯中的一种,且相邻所述防漏膜之间的间隔为8mm。
优选地,所述切口的长度为3mm,所述封堵探条的直径为5mm。
优选地,所述突出部的内径为3mm,突出长度为5mm。
优选地,所述麻醉机连接管道上设有二氧化碳检测口,所述二氧化碳检测口与采样管连接,用于采集呼气相二氧化碳波形及数值。
优选地,所述麻醉机连接管道与主检查管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建良,未经彭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8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