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8521.0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6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柯友青;蔡庆军;张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A01G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河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河堤结构,包括:铺设于河道堤岸的表面的防渗层,该防渗层的顶面砌筑有相互交错的若干挡墙,以围合形成若干填充空间;填充于填充空间中且经固化处理的河道底泥;铺设于河道底泥的顶部的覆盖层,以防止河道底泥中的污染物向外扩散;以及覆盖于该覆盖层上的绿植层。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污染底泥处理困难的问题,将污染底泥中的重金属固定后,用于形成生态河堤,既能就地资源化利用底泥,又能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且处理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建设领域,特指一种生态河堤结构。
背景技术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针对沉积多年的污染底泥,疏浚清淤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工程措施,但疏浚清淤后产生的污染底泥如何处理成为一个难题。
目前针对污染底泥的常见处理方法就是回填利用或焚烧,由于污染底泥都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共存的复合污染,直接回填利用具有较大的浸出毒性的风险,污染环境,若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底泥,则处理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态河堤结构,解决了污染底泥处理困难的问题,将污染底泥中的重金属固定后,用于形成生态河堤,既能就地资源化利用底泥,又能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且处理成本较低。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河堤结构,包括:
铺设于河道堤岸的表面的防渗层,该防渗层的顶面砌筑有相互交错的若干挡墙,以围合形成若干填充空间;
填充于该填充空间中且经固化处理的河道底泥;
铺设于河道底泥的顶部的覆盖层,以防止河道底泥中的污染物向外扩散;以及
覆盖于该覆盖层上的绿植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生态河堤结构,通过在河道堤岸上铺设防渗层,并在防渗层上设置挡墙以形成若干填充空间,进而在填充空间中填充固化后的河道底泥,在河道底泥上铺设覆盖层和绿植层,以形成生态河堤结构,防渗层、覆盖层和挡墙将河道底泥围住,以防止河道底泥中的污染物向外扩散,既能够将河道中的底泥直接用于筑堤,又能够防止河道底泥中的污染物向外扩散,有效地解决了污染底泥处理困难的问题,将污染底泥中的重金属固定后,用于形成生态河堤,既能就地资源化利用底泥,又能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且处理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防渗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碎石层、附铁基生物炭层以及蒙脱石黏土矿物层。
本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覆盖层由蒙脱石黏土矿物组成。
本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绿植层包括铺设于覆盖层上的种植土以及种植于种植土中的植物。
本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挡墙由蒙脱石黏土矿物制成。
本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河道底泥经脱水处理,且经脱水处理的河道底泥中添加有稳定剂和固化剂。
本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稳定剂为铁基生物炭和蒙脱石黏土矿物。
本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固化剂为水泥。
本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防渗层、河道底泥、覆盖层和绿植层之间均铺设有土工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河堤结构中底泥处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8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料药生产用发酵罐
- 下一篇:一种矿用分体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