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闭式石化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9095.2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34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苗晓亮;马洪玺;王日彩;张文军;徐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4;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803 上海市嘉定区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化 煤化工 废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闭式石化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的废水调节罐、高效气浮反应池、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多级曝气生物滤池、加炭高密度沉淀池;高效气浮反应池的出水经过输送泵送入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的出水进入多级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由下往上进水并曝气生化处理;多级曝气生物滤池的净化水出水端与加炭高密度沉淀池的顶部连通,用于对净化水进一步絮凝沉淀处理。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深度净化装置进行废水处理,可确保COD小于30mg/L,提高石化煤化工废水的深度净化效率;并且,通过密闭式的深度处理,可以将臭气有组织收集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闭式石化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石化、煤化工污水中主要含有硫、氨氮、石油类、氰、酚等一系列污染物。不同的石油化工企业,由于生产的产品存在差异性,生产污水中还含有很多与石油化工有机化学产品存在联系的特征污染物,例如:杂环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物以及多环芳烃化合物等,不仅导致污水水质复杂化,而且还增加了有毒物质。目前,石化、煤化工污水的深度处理存在两个问题。
1)深度处理效率不够,COD难以降到30mg/L以下
首先,国内主要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污水排放标准以(GB31570-2015、GB31571-2015)为主,总排水执行《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表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排放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减弱或水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则按照《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表2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排放要求执行。
另有部分石化企业执行地方标准。黄河流域地区污水排放执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8)的表1-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A标准中的部分指标。以上即“COD:30mg/L,BOD:6mg/L,氨氮:1.5mg/L,总氮:15mg/L,总磷:0.3mg/L,石油类:1.0mg/L”。
目前石化污水通常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处理后可达到GB31570-2015、GB31571-2015的排放标准。针对以上特殊地区要求COD处理到30以下的企业,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工艺。目前的深度处理工艺以生物滤池、高级氧化工艺(臭氧氧化、Fenton氧化等)、膜处理工艺等。以上工艺处理后废水处理后废水很难保证COD处理到30mg/L以下。
生化处理后的石化污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为污水中原有的难生化降解有机物,例如含氮杂环类,基本上不为生物所氧化,通过生化处理其降解率不到1%。第二类为生化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微生物产物,虽然可以生物降解,但是其降解速率很慢,仅为一般可生化有机物生化速率的几十分之一或更低。目前尚未有较好的处理工艺可以确保处理后的废水COD稳定达到30mg/L以下。
2)臭气无组织排放
硫、氮杂环物质的嗅阈值很低,即使很低的浓度逃逸到空气中,也会极度对人类身体造成危害。但目前机会所有的深度处理设施都是粗放、敞开式操作,无组织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中国专利文献CN105060633A公开了一种石化废水深度处理方法,结合沉淀与臭氧催化氧化的工艺,但是出水不能保证COD小于30mg/L,对一些大分子的有机物只能开环断链,去除效率不高,只能对COD有部分去除,对总氮和氨氮无法去除。而且也没有解决臭气无组织排放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CN204310916U公开了一种石化废水深度处理系统,结合氧化塔、曝气生物滤池与无阀滤池工艺,该工艺在氧化塔缺少去除污水中悬浮物质工艺,一般生化处理之后悬浮物在50mg/L左右,需要把悬浮物降低到10mg/L以下,才能确保臭氧氧化的效率。同时由于石化污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通过高级氧化和生化处理很难降解,无法保证处理之后COD小于30mg/L。而且也没有解决臭气无组织排放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9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拆装的净水机
- 下一篇:电动车头管的机器人焊接工艺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