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刺破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55246.5 | 申请日: | 202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4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段宇航;吴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昊瑞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0;B21D53/88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谢洋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刺破刀结构、拉延模具及拉延工艺,刺破刀结构包括凸模和凹模,凸模设置在上模的底部,凹模设置在下模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凸模上设置有主刃口和设置于主刃口两端的两个侧刃口,主刃口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侧刃口的中央;侧刃口的两端均弯折后向另一侧刃口的方向延伸,使两个侧刃口围成矩形,并且两个侧刃口的相邻端部之间均设置有空隙;凹模上开设有可以容纳主刃口和侧刃口的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刺破刀的刃口到矩形拉延凸台的边距离相对均匀,使板料中间的废料区的材料均匀地流入至产品区域,减小产品形状最大落差处的倒圆角成形过程中的摩擦力,有效解决倒圆角处的开裂和变薄率超标的问题,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刺破刀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左右后侧围内板的拉延模具和工艺中,在设计刺破刀的形状时,普遍设计成圆形,当此形状的刺破刀用于高落差的矩形拉深时,刺破刀的刃口边到矩形拉延凸台的边距离不均匀,会导致板件在拉延成形过程中刺破位置的材料流动不顺畅,而使产品倒圆角处变薄率严重超标,甚至破裂,影响产品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刺破刀结构、拉延模具及拉延工艺,可以减小材料流动时的阻力,使板料中间的废料区的材料均匀地流入至产品区域,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刺破刀结构,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设置在上模的底部,所述凹模设置在下模的顶部,所述凸模上设置有主刃口和设置于所述主刃口两端的两个侧刃口,所述主刃口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刃口的中央;所述侧刃口的两端均弯折后向另一所述侧刃口的方向延伸,使两个所述侧刃口围成矩形,并且两个所述侧刃口的相邻端部之间均设置有空隙;所述凹模上开设有可以容纳所述主刃口和所述侧刃口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侧刃口的弯折处均设置有倒圆角。
进一步,所述凸模的断面底部为V字形,所述凹模的断面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刺破刀的刃口到矩形拉延凸台的边距离相对均匀,可以减小材料流动时的阻力,使板料中间的废料区的材料均匀地流入至产品区域,减小产品形状最大落差处的倒圆角成形过程中的摩擦力,同时板件外倒圆角处壁厚也会相应的增加,有效解决倒圆角处的开裂和变薄率超标的问题,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刺破刀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刺破刀结构的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刺破刀结构的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凸模,11、主刃口,12、侧刃口,13、空隙,2、凹模,2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刺破刀结构,包括凸模1和凹模2,凸模1设置在上模的底部,凹模2设置在下模的顶部。并且凸模1的断面底部为V字形,凹模2的断面为矩形,使刺破刀能更轻松地刺破板料。如图2所示,凸模1包括主刃口11和设置于主刃口11两端的两个侧刃口12,主刃口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侧刃口12的中央。侧刃口12的两端均弯折后向另一侧刃口12的方向延伸,使两个侧刃口12围成矩形,并且两个侧刃口12的相邻端部之间均设置有空隙13,使板料能够在侧刃口12的内外两侧流动。侧刃口12的弯折处均设置有倒圆角,增加侧刃口12的强度,提高刺破刀的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凹模2上开设有能够恰好容纳主刃口11和侧刃口12的凹槽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昊瑞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襄阳昊瑞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552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