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一体式保护帽的船舶防滑跳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58877.2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9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武卓威;薛鸿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7/14 | 分类号: | B63B2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体式 保护 船舶 防滑 跳板 | ||
一种具有一体式保护帽的船舶防滑跳板,包括:跳板主体、若干防滑条及其Ω字形保护帽,其中:防滑条平行设置于跳板主体的上面板车辆通过区域,每根防滑条上均卡接有Ω字形保护帽;Ω字形保护帽包括:顶面、位于顶面两侧的侧壁以及和侧壁相连的下翼缘,下翼缘和侧壁之间设有圆弧过渡段。本装置能够显著提高防滑条的防滑功能、延长防滑条使用寿命且容易拆卸、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船舶辅助设备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具有一体式保护帽的船舶防滑跳板。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船舶跳板的防滑条均不设保护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易发生变形破坏,且不便于维修更换;对于铝合金跳板防滑条,由于材料自身性质的原因,该问题更为显著,但目前尚无合适的防护措施。现有研究及工程应用对于跳板防滑条关注较少,未见有提出适用于该类防滑条的保护措施,因此前述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现有的多数船用防滑条仅适用于阶梯形式的结构,不适用于表面平坦、具有较大表面积的跳板结构、固定方式通常为螺钉固定,因此对防滑条自身的长度有一定限制,且强度不如焊接固定,承载能力无法满足船用跳板的工作需求以及对于少数采用喷涂特殊材料以保护跳板防滑条的技术方案,其技术难度较大、实施成本较高,难以在常规民用船舶中推广应用,且该种保护措施为一次性措施,效果有待实践检验,且损坏后无法现场维护替换,进一步提高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具有一体式保护帽的船舶防滑跳板,能够显著提高防滑条的防滑功能、延长防滑条使用寿命且容易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一体式保护帽的船舶防滑跳板,包括:跳板主体、若干防滑条及其Ω字形保护帽,其中:防滑条平行设置于跳板主体的上面板车辆通过区域,每根防滑条上均卡接有Ω字形保护帽。
所述的Ω字形保护帽包括:顶面、位于顶面两侧的侧壁以及和侧壁相连的下翼缘,其中:下翼缘和侧壁之间设有圆弧过渡段。
所述的跳板主体通过连接铰链与其余船体结构连接,该跳板主体包括:侧板、上面板、下面板和由纵向桁材、横隔板和纵骨构成的纵骨架式骨架系统。
所述的顶面和侧壁组成倒置的凵字形。
所述的平行设置是指:两组防滑条分别焊接固定于跳板主体上面板表面车辆、履带经过的区域,防滑条的设置方向与跳板主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每组防滑条的排列方向与登船或下船时的行进方向一致。
所述的Ω字形保护帽的侧壁与顶面之间角度为84°~86°,圆弧过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防滑条的上表面宽度。
所述的下翼缘在安装后与跳板主体的上表面贴合,从而将载荷部分传递至跳板主体;下翼缘与侧壁之间的圆弧过渡段半径为防滑条高度的1/5~1/3。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整体解决了滚装船、客滚船、车辆运输船及气垫船等船舶在通过跳板实现货物装卸及车辆、旅客上落等功能的过程中,跳板防滑条在外载荷、尤其是履带载荷的作用下强度不足、易发生变形损坏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帽对防滑条的支持和保护,使其上表面及侧面与车辆、履带等外载荷隔开,不易磨损,同时整体强度得到提高、受载情况得到改善,使防滑条具有较现有跳板防滑条更强的承载能力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舶跳板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船舶跳板底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船舶跳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滑条保护帽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滑条保护帽安装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588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等效地热温度的系统
- 下一篇:活性顶脚抬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