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59872.1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3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庄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凯驰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3/28;F24F13/32;H02S20/30;F24S30/20;E04B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建筑 顶部 通风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墙体、缓冲机构、挡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杆、固定框、放置框、伺服电机、连接块、转杆、风扇、蓄电池和太阳能转换器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节约能源,且提高通风效果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性,增强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中,通常会在建筑的顶部开设有通风结构,从而能够方便室内外进行通风;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结构,结构简陋,抗震抗冲击性能较弱,发生震动时,容易造成通风结构垮塌,在使用时,通风的效果比较依赖外界的风速,使得通风效果较差,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结构,节能效果差,在露天情况下,无法利用太阳光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具备节约能源,且提高通风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结构,结构简陋,抗震抗冲击性能较弱,发生震动时,容易造成通风结构垮塌,在使用时,通风的效果比较依赖外界的风速,使得通风效果较差,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结构,节能效果差,在露天情况下,无法利用太阳光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放置框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放置框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和太阳能转换器。
优选的,所述墙体的顶部连通有通风天井,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柱、第一弹簧和顶柱,所述固定座内腔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柱和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内腔与顶柱活动连接,所述顶柱的顶部贯穿至固定座的顶部并与挡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柱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两侧均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固定框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墙体、缓冲机构、挡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杆、固定框、放置框、伺服电机、连接块、转杆、风扇、蓄电池和太阳能转换器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节约能源,且提高通风效果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性,增强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风天井,能够更好的进行通风散热,通过设置固定座、固定柱、第一弹簧和顶柱,用于对挡板进行缓冲防护,通过设置凹槽,用于配合固定柱进行使用,通过设置进风口、第一过滤网、出风口和第二过滤网,能够更好的对墙体的内腔进行通风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框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凯驰钢结构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凯驰钢结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59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育用力量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感应龙头及其双感应模块的装配结构